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唐五代西北方音的早期源头和形成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02 10:59
  从唐五代至宋时期对音资料及与今甘肃、陕西、山西方音的比较来看,唐五代西北汉语方音内部的不一致,正是今汉语西北方言复杂性的源头。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全浊声母清化后,逢塞音、塞擦音是否送气;第二,鼻音声母是否带有同部位塞音;第三,梗宕摄阳声韵读音有别;第四,入声消失时间有别。唐五代西北方音的早期源头可上溯到周秦时代的秦晋方言,其复杂性是历史上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横向传递"的结果。今晋方言鼻音和塞音韵尾弱化、保留鼻冠音声母现象,是晋方言形成过程中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体现。今山西、陕西、甘肃境内方音差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西北各方言早期源头不同;二是方言形成过程中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不同;三是受周边官话方言影响不同。同为西北地区的宁夏、青海、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和现状十分复杂,其与唐五代西北方言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唐五代至今西北方音的复杂性
    (一)全浊声母清化后,逢塞音、塞擦音是否送气
    (二)鼻音声母是否带有同部位塞音
    (三)梗宕摄阳声韵读音有别
    (四)入声消失时间有别
二、唐五代西北方音的早期源头与形成过程
三、唐五代西北方音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
    (一)晋方言鼻音和塞音韵尾弱化问题
    (二)鼻冠音声母问题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方言与唐五代西北方音[J]. 李蓝.  方言. 2014(04)
[2]古代西北方言的下位变体[J]. 高田时雄,史淑琴.  敦煌研究. 2013(02)
[3]入收声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应已趋向消失——敦煌写本愿文与诗集残卷之别字异文所见[J]. 黎新第.  语言研究. 2012(03)
[4]语言走廊:河陇近代语言地理研究[J]. 李智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5]河湟汉族来源与青海方言的形成[J]. 陈良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6]从历史文献看宋代四川方言[J]. 刘晓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7]甘肃省的中原官话[J]. 雒鹏.  方言. 2008(01)
[8]粟特语对音资料和唐代汉语西北方言[J]. 聂鸿音.  语言研究. 2006(02)
[9]晋陕甘方言的“支微入鱼”现象和唐五代西北方音[J]. 王军虎.  中国语文. 2004(03)
[10]晋语与官话非同步发展(一)[J]. 乔全生.  方言. 2003(02)

博士论文
[1]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D]. 高峰.陕西师范大学 2011
[2]陕北晋语语音研究[D]. 李建校.北京语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68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668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f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