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谚解《老乞大》看北京官话文白异读和京剧“上口字”
发布时间:2024-01-20 15:52
谚解《老乞大》6个版本前后衔接,纵贯明清278年,以其独特方式记录了北京官话音系演变过程中新旧更替的一段历史。谚解《老乞大》左、右音显示的新旧、正俗并存的现象,就是"文白异读"。这种新旧更替,今已基本完成,曾经的此类"文白异读"亦消失殆尽,仅存若干"尾声""遗存"。因不了解这段"文白异读"史,学界依据仅存的"尾声"归纳的相关"通行观点",其立论是有先天缺陷的。本文旨在以谚解《老乞大》左、右音资料揭示北京话这一段"文白异读"史及其与京剧"上口字"的关系。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1. 近代北京音与谚解《老乞大》的左、右音
2. 关于谚解《老乞大》的版本
3. 声母
3.1 中古全浊声母字
3.2 中古见组细音部分字,右音声母变为舌尖音
3.3 疑母(:?)
3.4 影母(:ō)
3.5 微母(明母合口三等-:w-)
3.6 云、以二母(:0)
3.7 左、右音声母之不同,乃新旧重叠所致
4. 入声韵
4.1 来自宕江二摄入声的萧豪、歌戈文白异读
4.2 来自通摄入声韵的鱼模、尤侯文白异读
4.3 来自曾梗二摄洪音入声字的“文白异读”
5. 阳声韵摄
5.1 曾梗通三摄阳声韵之重新组合
5.1.1 开口
5.1.2 齐齿
5.1.3 合口
5.1.4 撮口
5.2 咸深二摄-m韵尾
6. 阴声韵摄
6.1 果摄开合一等
6.2 遇摄合口三等
6.3 蟹开二等见组字
6.4 止摄
6.4.1 止开三知章组左右韵为-i?/-i
6.4.2 止开三精组
6.4.3 止开三章组(庄组少量)
6.4.4 止合三帮组
7. 京剧“上口字”中的“非普通话音节”
8. 结语
附 录
引用书目
本文编号:3881129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1. 近代北京音与谚解《老乞大》的左、右音
2. 关于谚解《老乞大》的版本
3. 声母
3.1 中古全浊声母字
3.2 中古见组细音部分字,右音声母变为舌尖音
3.3 疑母(:?)
3.4 影母(:ō)
3.5 微母(明母合口三等-:w-)
3.6 云、以二母(:0)
3.7 左、右音声母之不同,乃新旧重叠所致
4. 入声韵
4.1 来自宕江二摄入声的萧豪、歌戈文白异读
4.2 来自通摄入声韵的鱼模、尤侯文白异读
4.3 来自曾梗二摄洪音入声字的“文白异读”
5. 阳声韵摄
5.1 曾梗通三摄阳声韵之重新组合
5.1.1 开口
5.1.2 齐齿
5.1.3 合口
5.1.4 撮口
5.2 咸深二摄-m韵尾
6. 阴声韵摄
6.1 果摄开合一等
6.2 遇摄合口三等
6.3 蟹开二等见组字
6.4 止摄
6.4.1 止开三知章组左右韵为-i?/-i
6.4.2 止开三精组
6.4.3 止开三章组(庄组少量)
6.4.4 止合三帮组
7. 京剧“上口字”中的“非普通话音节”
8. 结语
附 录
引用书目
本文编号:3881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88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