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量词看“NP的VP”结构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4-12-10 04:03
   "NP的VP"结构内部呈动词性、外部呈名词性这一现象一直是难题,学界争议不断,未有定论。本文从句法共性视角观察,发现了大量带量词的该类结构,如"这本书的两次出版"、"她的这种不见记者",由此提出量词是解释该结构的关键:量词"种"、"次"等选择VP做补足语,量词具有名词性,因而整个结构呈名词性,同时,VP的动词性质并没有改变。当限定词、数词、量词为隐性时,就形成"NP的VP"结构。句法上,有显性量词和有隐性量词的结构是同一结构。从跨语言对比的角度看,量词选择VP,类似于英语的-ing选择VP,都是对VP的名物化操作。英语形态发达,用语缀-ing;汉语量词发达,则用量词。量词这一功能并非特设,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独立证据。本文的分析既在理论上优于前人提出的五种方案,也能更好地解释跨语言共性和差异。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图1.“NP的VP”结构难题

图1.“NP的VP”结构难题

现代汉语“NP的VP”结构,比如“这本书的出版”,一直是学界难题,因为该结构的内外性质不一致:内部呈动词性,可受副词修饰(如“这本书的曾经出版”),可以否定(“这本书的不出版”),还可带宾语(“商务的出版这本书”)(沈家煊2016:66);而外部却呈名词性,只能做主宾语、不能受副....


图2.英语的名物化结构(Abney 1987:142)

图2.英语的名物化结构(Abney 1987:142)

如果我们把名物化视为一种跨语言通用的句法共性操作(叶狂2014),英语使用语缀-ing来实现,如图2所示:-ing是名物化核心,投射出NP,-ing选择VP做补足语,-ing附缀到动词上,就形成了John’ssingingtheMarseillaise。那么,汉语使用什么来....


图3.“NP的VP”的句法结构

图3.“NP的VP”的句法结构

换个角度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带量词的结构才是“NP的VP”的本来面目。结合Abney(1987)的DP理论,参考Pan(1990,1998)、Tang(1990)、Cheng&Sybesma(1999,2005)、程工(1999)、潘海华、安丰存(2012)等对汉语DP结构和量....


图4.名词短语“三个人”的结构

图4.名词短语“三个人”的结构

我们主张“NP的VP”中有一个隐性的量词,而且它可显现为“种”、“次”等,这一论证方法绝非特设,而是有大量的先例可循。比如Huangetal.(2009:296)就认为“三个人”作为一个名词短语而不是数量短语的时候,结构上就是个DP,其中D为隐性,也可以实现为“这”、“那”等....



本文编号:4015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4015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d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