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说文解字》竹部字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12:06

  本文关键词:《说文解字》竹部字综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用部首编排法系统地分析字形、探究字源、考释字义和辨识字音的字书。《说文》的每一个部首的字都是一部汉字文化史。研究《说文》中每一部的意义体系、重文、字体演变、语音规律和文化蕴涵对语言学、语音学、文字学、文化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竹部字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对该部字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前言、竹部字意义体系的构建、竹部字的形体演变和部内字语音关系的探讨。第一章绪论主要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对《说文解字》竹部字中的149个字以及竹部的12个重文和33个含竹部件的字进行了分类释义,分析竹部字字群出现的内、外在原因,探讨重文类型及其研究意义,含竹部件之字的类型及其归部缘由等。第三章对《说文解字》竹部字古文字时期的形体演变以及隶楷之后竹部件的形体演变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描写,梳理和探讨汉字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第四章对《说文解字》竹部字的上古、中古音的音韵地位加以描写,,分析《说文解字》中“部首为意符”的部首中存在“同部首字不同音”的现象。从而构建一个关于《说文解字》竹部字的字义、字形、字音三个层面的立体结构。
【关键词】:《说文解字》 竹部 重文 竹部件 字义 字形 音义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61
【目录】:
  • 附件3-4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综述9-17
  • 1.1 前人研究9-11
  • 1.1.1 关于说文部首的研究9-11
  • 1.1.2 说文竹部字的研究现状11
  • 1.2 研究范围11
  • 1.3 研究内容11-12
  • 1.4 研究价值和意义12-13
  • 1.5 研究方法13
  • 1.6 相关概念说明——同源词、源义素、命名义、推求名物的方法13-16
  • 1.7 凡例16-17
  • 第二章 《说文解字》竹部字字义分析17-120
  • 2.1 第一节 《说文解字》竹部字的字义阐释17-99
  • 2.1.1 植物篇17-26
  • 2.1.2 竹制器具篇26-94
  • 2.1.2.1 与衣、食、住、行等相关的生活用具27-58
  • 2.1.2.1.1 服饰文化27-32
  • 2.1.2.1.2 饮食文化32-39
  • 2.1.2.1.3 居住文化39-44
  • 2.1.2.1.4 出行文化44-50
  • 2.1.2.1.5 其他生活用竹50-58
  • 2.1.2.2 与农业、手工业、渔业、畜牧业、商业等相关的生产用具58-68
  • 2.1.2.3 刑法礼制、祭祀占卜用具68-71
  • 2.1.2.4 军事用具71-73
  • 2.1.2.5 书写、娱乐等文化用竹73-94
  • 2.1.2.5.1 书写文化73-81
  • 2.1.2.5.2 乐器文化81-92
  • 2.1.2.5.3 游戏文化92-94
  • 2.1.3 动词与量词篇94-98
  • 2.1.4 小结98-99
  • 2.2 第二节 竹部字字群的形成原因99-109
  • 2.2.1 竹自身条件100-102
  • 2.2.1.1 竹子的广泛分布与生长100-102
  • 2.2.1.2 竹自身的质地102
  • 2.2.2 客观需求102-109
  • 2.2.2.1 生活需求102-105
  • 2.2.2.2 生产需求105-106
  • 2.2.2.3 文化需求106-107
  • 2.2.2.4 礼法、娱乐、军事等需求107-109
  • 2.3 第三节 竹部重文及含竹部件字研究109-120
  • 2.3.1 竹部字的重文110-113
  • 2.3.1.1 声符更换例110-111
  • 2.3.1.2 形符更换例111
  • 2.3.1.3 形声符均更换例111-113
  • 2.3.2 含竹部件字的类型113-118
  • 2.3.2.1 竹部件为义符例113-115
  • 2.3.2.2 竹或竹部字为声符例115-117
  • 2.3.2.3 字形误从竹例117
  • 2.3.2.4 从竹原因未详例117-118
  • 2.3.3 含竹部件之字归入其他部类的原因118-120
  • 第三章 《说文解字》竹部字的形体演变研究120-139
  • 3.1 古文字时期竹部字的形体演变120-131
  • 3.1.1 甲金文、说文都从竹之字121-124
  • 3.1.2 甲金文不从竹但说文从竹之字124-125
  • 3.1.3 甲金文从竹但说文不从竹之字125-127
  • 3.1.4 甲金文有从竹也有不从竹之例,说文正篆为从竹之字127-129
  • 3.1.5 说文竹部字古文字时期的形体演变特点129-131
  • 3.2 隶楷之后竹部件的形体演变131-137
  • 3.2.1 从「竹」之部件作「倄」(艹、?)例132-134
  • 3.2.2 从「竹」之部件作「?」例134-136
  • 3.2.3 从「竹」之部件作其他例136
  • 3.2.4 非从竹偏旁作竹部件例136-137
  • 3.3 竹部件字形变化的原因137-138
  • 3.4 小结138-139
  • 第四章 《说文解字》竹部字的音义关系研究139-150
  • 4.1 前人研究以及《说文》竹部字的音义关系139-141
  • 4.2 同一部首的字、不同部首的字之间的语音关系特点141-142
  • 4.3 《说文》竹部字的音韵地位描写142-150
  • 4.4 小结150
  • 结语150-151
  • 致谢151-152
  • 参考文献152-155
  • 附录 竹部字古今字汇总155-1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世东;颜容;;中国竹文化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3 李海霞;《说文》的部类及其文化探索[J];松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朱栋;;《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字形比较研究的结论及价值[J];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汤可敬;部首说略[J];益阳师专学报;1984年02期

6 关传友;论先秦时期我国的竹资源及利用[J];竹子研究汇刊;2004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说文解字》竹部字综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402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