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语用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16:06
本文关键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语用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从2006年全年82场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文字实录中随机抽取了41场,运用语用学原理分析了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语用策略。 首先,本文把记者的提问按其欲获取信息的不同分为事务性提问和观点态度性提问两类。然后,分别分析了两类提问的答问中使用的语用策略。 研究发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策略首先可以分为告知与回避;以及直接答问和间接答问两组策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直接告知、间接告知,,以及直接回避、间接回避4种策略。这4种策略在两类提问的回答中都出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对事务性提问的回答中,还使用了3种间接回避策略,即含糊应答、转移焦点、巧用借口;在对观点态度性提问的回答中,还使用了3种间接告知策略,即间接指称、肯定否定、表面一致而事实上的否定,以及3种间接回避策略,即含糊应答、转移焦点、以叙代评。 总之,在对两类提问的回答上,二者所使用的第一层级的策略(告知、回避、直接答问、间接答问)和第二层级的策略(直接告知、间接告知、直接回避、间接回避)是相同的,二者所使用的第三层级的答问策略表现出一些不同,主要表现在间接类答问策略方面。另外,回避策略在这两类提问中表现出不均等性:首先,直接回避和间接回避在使用比例上不同,其次,间接回避的下位策略在使用比例上也不同。
【关键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提问类型 回答 语用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引言10-12
- 1.1 选题依据10
- 1.2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10-11
- 1.3 研究范围11
- 1.4 语料来源11
- 1.5 研究方法11-12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2-16
- 2.1 语用策略研究12-14
- 2.2 答记者问研究14-15
- 2.3 本章小结15-16
- 第三章 发言人答问策略概说16-20
- 3.1 记者提问的两大类型16-17
- 3.1.1 事务性提问16-17
- 3.1.2 观点态度性提问17
- 3.2 发言人答问策略概说17-20
- 第四章 对事务性提问的答问策略20-28
- 4.1 告知策略20-22
- 4.1.1 直接告知20-21
- 4.1.2 间接告知21-22
- 4.1.3 小结22
- 4.2 回避策略22-27
- 4.2.1 直接回避22-23
- 4.2.2 间接回避23-26
- 4.2.2.1 含糊应答23-24
- 4.2.2.2 转移焦点24-25
- 4.2.2.3 巧用借口25-26
- 4.2.3 小结26-27
- 4.3 本章小结27-28
- 第五章 对观点态度性提问的答问策略28-37
- 5.1 告知策略28-32
- 5.1.1 直接告知28-29
- 5.1.2 间接告知29-31
- 5.1.2.1 间接指称29
- 5.1.2.2 肯定否定29-31
- 5.1.2.3 表面一致而事实上的否定31
- 5.1.3 小结31-32
- 5.2 回避策略32-36
- 5.2.1 直接回避32
- 5.2.2 间接回避32-35
- 5.2.2.1 含糊应答33
- 5.2.2.2 转移焦点33-34
- 5.2.2.3 以叙代评34-35
- 5.2.3 小结35-36
- 5.3 本章小结36-37
- 第六章 结语37-39
- 6.1 全文主要内容及观点总结37-38
- 6.2 本研究的局限及不足38-39
- 注释39-40
- 参考文献40-42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42-43
- 后记4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Z
本文编号:402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402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