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篇隐喻的语境分析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2:15

  本文关键词:语篇隐喻的语境分析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篇隐喻 语境化 认知语境 语用语境 文本语境


【摘要】:语篇隐喻的组篇功能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语境化的结果。语篇隐喻的生成过程自上而下受到认知语境、语用语境和文本语境的约束,对语篇起到了概念框定、交际互动和语义推进的作用。由此所产生的语境效果可由语篇中的隐喻性与非隐喻性表达以相互配合的方式共同体现。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语篇隐喻 语境化 认知语境 语用语境 文本语境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1.引言语篇隐喻是一种通过分析语篇中的隐喻使用特点,揭示隐喻的语篇组织功能的研究模式。目前对该话题的探讨主要围绕语篇中的隐喻衔接手段(Liao,1999)、隐喻分布规律(Koller,2003;Charteris-Black,2004)以及隐喻推进方式(魏纪东,2009)等几个问题展开。根据Beaugrande和Dres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德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任绍曾;语篇的多维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娟;;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词汇衔接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井洪丹;胡家英;;黑色幽默语篇的情景语境——以《第二十二条军规》语篇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3 余璐;胡家英;;从认知心理角度看语篇连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4 张晓春;;唐诗《春晓》英译文的语篇衔接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薛静;贺蓉;王庆光;;论语篇的衔接和谐与连贯程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李健民;;语篇中社会身份和社会活动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7 任贵华;;浅谈通知语篇的篇章策略与篇章模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宋志平,宋润娟;从文化差异看语篇翻译中的连贯对等[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3期

9 卓新光;王晶;;顺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黄大网;《语用学》杂志话语标记专辑(1998)介绍[J];当代语言学;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喜富;;You Go Your Way, I'll Go Mine一文对话部分的语用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丁浩;;口译中的“显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虞引颖;;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ext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春艳;篇章类型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海波;中文隐喻加工神经机制的ERP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4 孙瑶;系统功能语法与俄语语篇连贯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徐章宏;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7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洪刚;外语教学中引入隐喻对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才英;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巍楠;汉英口译中衔接技巧倾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哈斯;汉语隐喻认知脑机制的ERP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隆娟;抒情诗隐性衔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汤丹;文学语篇中的象似性与连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洪季;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陈英;奥巴马演说的衔接与连贯[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李丹;语篇衔接教学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颖;《呼啸山庄》及其中译本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露丹;小说语篇衔接手段的英汉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赫丹;《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的语法衔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语篇的信息结构——论语篇连贯的条件[J];外语研究;1992年03期

2 张德禄,,刘洪民;主位结构与语篇连贯[J];外语研究;1994年03期

3 牛保义;英汉语篇含意衔接琐议[J];外语学刊;1999年01期

4 任绍曾!310028杭州市天目山路34号;语篇中语言型式化的意义——探索语篇主题的一种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5 王东风;语篇连贯与翻译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卫华;;“前”字所反映的汉民族的时间认知[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陆荣荣;试析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谢筱莉;;试论认知语境与话语意义之关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彭晓兰;彭霞;;认知语境与隐喻意义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朱丽;;从认知语境看新型话语误解[J];文教资料;2007年33期

6 赵霞;;论隐喻识解中认知语境的制约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9期

7 曾红霞;;汉语歇后语话语含义的认知语境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黎政,胡春华;教学环境、认知语境、元语用意识与语用失误[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黄元清;刘言生;;语境研究概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路晓琴;;论认知语境在照应释义中的主导作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葵花;;认知语境的语义阐释功能——多义现象中认知语境的有声思维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魏在江;;英汉语篇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潇潇;;交际意图与认知语境[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王晋瑞;;关联理论视阈下的摹状词指称赋值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刘凤玲;;论修辞语用中的适应原则[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8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审美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曾容;;语境认知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王安琛;;网络语境下语音变异的认知浅解[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徐川山;扎实推进中国的语用学研究[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指称解读:限定名词词组的外指与前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汤(?);当今中国的翻译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王志英;现代汉语特殊否定现象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杨子;言语交际的关联优选模式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涛;从认知语境的角度研究语用失误[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高薇;认知语境与翻译中对原文的连贯解读[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思文;隐喻的认知语境观[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史蕊;语篇连贯的认知语境新视角[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唐艳花;认知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解析[D];西南大学;2008年

6 沈越;从关联理论视角解析认知语境对网络聊天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虹;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袁渊泉;论认知语境中礼貌话语的生成与理解[D];西南大学;2007年

9 蔡小捚;认知语境与口译的关系及其对译前准备的启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王红;话语标记语及其语篇连贯功能的认知语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51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51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