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语言意识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
本文关键词:元语言意识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元语言意识 第二语言习得 动态、交互作用模型
【摘要】:元语言意识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觉察和运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元语言意识及元语言意识测量的方法,接着讨论了元语言意识在母语和第二语言间的迁移,然后重点论证了元语言意识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元语言意识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动态、交互作用模型,即元语言意识、母语、工作记忆和情感态度等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构成一个动态有机的系统,它们共同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元语言意识 第二语言习得 动态、交互作用模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3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NECT-11-0028)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元语言意识及其测量方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元语言意识、一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因素和母语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元语言意识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扮演重要角色,影响着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Diaz et al.,2008;Goodwin et al.,2012;Jeon,2011;LipkaSiegel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霞;第二语言习得的特性探讨——第二语言习得和母语习得的异同[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张晶;;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4期
3 斯琴;赵智芸;;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J];前沿;2006年03期
4 杨翼;李绍林;郭颖雯;田清源;;建立汉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的基本设想[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5 朱之红;;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郝广伟;杨连瑞;赖艳;;国外二语习得关键期研究的进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王燕;;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杨冬莲;;认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差异[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7期
9 李精;;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几个主要的因素[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1期
10 夏洋;;浅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及其制约因素[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浅议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国辉;;认知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功能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施家炜;;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丰国欣;;论二语习得的认知学科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王建勤;高立群;;欧美学生汉字形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尹春梅;;汉英主谓基本特征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鲁小彬;近代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史应成研究重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余冠仕;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发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石锋 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语言学:从卡片之学到数据之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钟进文 卓小清;新时期高校民族语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恩华;“V到+NP、V在+NP”的句法语义汉韩对比研究及其理论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薛常明;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4 蒋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效应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薛常明;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检验“非宾格陷阱假设”[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闵子;韩汉空间维度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9 李航;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与优化[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冬梅;输出的注意功能促进语言形式习得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周英梅;元认知对第二语言习得作用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英俊;留学生习得汉语紧缩句式的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于春波;影响第二语言语音获得年龄因素的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宁;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邹华丽;外国留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习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迎春;关于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陶桂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李传燕;透明度对中高级水平韩国学习者理解汉语惯用语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刘兆静;约束原则与汉语反身代词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53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5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