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视角下赣北文化的层次叠置现象
本文关键词:语言学视角下赣北文化的层次叠置现象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形式。从赣北方言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赣北文化中的三个层次:上古南方文化层、中古中原文化层、近代北方文化层。不同的文化层次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上古南方文化层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古中原文化层形成于唐宋时期,近代北方文化层则形成于元明清时期。三个层次同当地的土著文化叠置共存,融合发展为今天赣北文化多元一体化的格局。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赣北方言 赣北文化 层次叠置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赣语昌都片方言语音差异的历史层次及方言地理学研究”(11YJC740070)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赣语昌都片语音差异及方言接触研究”(12YY06)
【分类号】:H175
【正文快照】: 赣北是赣文化孕育的摇篮,北依长江,南傍彭蠡,贯通南北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北方人南迁的必经之地。不同历史时期的移民定居于此,他们带来的外来文化不断地冲刷此处的土著文化,最终融合形成多元一体化的文化格局。方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是民俗文化赖以留存、传承的媒介,同时它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戴黎刚;;历史层次分析法——理论、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7年01期
2 王国珍;;“U薄笆场薄耙崩碧婊坏牟黄胶庑约捌淙现猍J];古汉语研究;2010年01期
3 刘泽民;客赣方言中的侗台语词[J];民族语文;2004年05期
4 梁冬青;;“喝”表饮用来源于元代蒙古语[J];民族语文;2009年05期
5 卢继芳;;都昌方言与邻县方言的关系及其成因[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万芳珍,刘伦鑫;江西客家入迁原由与分布[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7 余达忠;;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J];农业考古;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3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李靖莉;吕传笑;;近代时期的黄河三角洲移民[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5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9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樊国萍;;试论墨子“名实论”对分析金融危机的启示[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留文;;赣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6年03期
2 邓晓华;客家话跟苗瑶壮侗语的关系问题[J];民族语文;1999年03期
3 刘兴林;史前农业的发展与文明的起源[J];农业考古;2004年03期
4 吕传峰;常用词“喝、饮”历时替换考[J];语文学刊;2005年09期
5 梅祖麟;;现代吴语和“支脂鱼虞,共为不韵”[J];中国语文;2001年01期
6 解海江;李如龙;;汉语义位“吃”普方古比较研究[J];语言科学;2004年03期
7 吕传峰;;现代方言中“喝类词”的演变层次[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8 陈忠敏;重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J];语言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春;语言学分科和多角度研究语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2 冯倩;语言学教学应注重听和说[J];中等医学教育;1996年02期
3 申开敏;《语言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兼述《语言学》的教学[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2期
4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总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5 杨利芳;;语言学中逻辑思想的历史流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何毓玲;集学术性、资料性于一书——《语言学新探》[J];汉字文化;1990年02期
7 冯志伟;我国机器翻译研究工作的回顾[J];语文建设;1990年05期
8 ;古汉语全国第二届学术讨论会在太原举行[J];语文建设;1992年10期
9 詹伯慧;;广东省语言学会举行1992—1993学术年会[J];语文建设;1993年07期
10 ;语音(音韵学)[J];全国新书目;199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剑芬;;汉语韵律切分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线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陈东有;;江西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总结讲话(代跋)[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语言理论的新发展——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语言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郭祖仪;;荀子《正名》篇的心理语言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6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7 周洪波;;他深深地迷恋着语言学——读王希杰《这就是汉语》[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8 李新力;任创业;;语言学的研究需要数理统计知识[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李晗蕾;;重读《汉语修辞学》[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10 李尔钢;;辞典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个世纪后,地球上的语言将会减少一半[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本文为周有光孙女周和庆整理、提供;语言学:我业余的爱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江涛;北京召开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陈洁;特等奖“照例”空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浙大;东汉魏晋疑伪佛经的语言学鉴别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张骅;继往开来,,推动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庞兆麟;迎来文字改革的春天[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9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语言研究创新要关注:前沿、文献、理论与写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李开 南京大学中文系;说“言”道“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2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4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孙国俊;语言歧义及其消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王望妮;中美政府首脑记者招待会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红;翻译研究的新课题[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俊勇;写作基本规律再认识[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3 钱英娇;当代合同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程艳梅;贾公彦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龚潇;[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满伟;邢f: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莉萍;[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徐萍;翻译中的词汇空缺[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冯欣;品牌命名问题的综合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561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6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