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称谓语的新变化
本文关键词:汉语称谓语的新变化
【摘要】:称谓语变化发展迅速,不论是形式、意义、使用条件,还是影响称谓语选用的因素,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以90年代以来称谓语的变化为研究对象,从历时的演变与共时的非常规用法双向切入,点、线、面结合,对称谓语的变化趋势作出探讨,并分析其变化原因。全文分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总结了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称谓语进行界定和分类。第二章以点带线,分亲属关系、乡邻关系、师生及同学关系、同事关系以及陌生关系五个层面探讨了各类称谓语的新变化及非常规用法,并对称谓语选用的制约因素作出分析。第三章以线带面,在第二章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社会生活中称谓语的新变化从形式、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进行细致的区分与归纳。在形式平面,我们主要考察称谓语词群的涌现及称谓语衍生机制的变化;在语义平面,我们将关注点转向称谓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在语用平面,则对称谓语的跨语域使用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具体又分亲疏域、性别域和年龄域三个角度。第四章试图从语言外部和语言内部去分析变化的原因。就语言外部而言,主要讨论社会文化、心理、礼貌因素的影响;就语言内部而言,主要从语言的缺漏性、语言的系统性、语言的经济性及节律方面去探求原因。第五章结语,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汉语称谓语新的变化趋势,并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和有待改进之处。
【关键词】:称谓语 新变化 非常规用法 成因考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20
-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8-9
- 1.2 研究现状9-15
- 1.2.1 国外研究概述9
- 1.2.2 国内研究概述9-15
- 1.2.2.1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10-11
- 1.2.2.2 文化学的研究11-12
- 1.2.2.3 语义学的研究12-13
- 1.2.2.4 语用学的研究13-15
-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15-18
- 1.3.1 "称谓"定义15-17
- 1.3.2 称谓语的分类17-18
- 1.4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18-20
- 1.4.1 研究方法19
- 1.4.2 语料来源19-20
- 第二章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现状20-38
- 2.1 亲属关系20-25
- 2.1.1 晚辈对长辈20-22
- 2.1.2 长辈对晚辈22
- 2.1.3 平辈间22-25
- 2.2 乡邻关系25-26
- 2.3 师生、同学关系26-30
- 2.3.1 师生之间26-28
- 2.3.2 同学之间28-30
- 2.4 同事关系30-33
- 2.4.1 上级对下级31
- 2.4.2 平级间31
- 2.4.3 下级对上级31-33
- 2.5 陌生关系33-36
- 2.5.1 社会通用称谓语33-35
- 2.5.2 拟亲属称谓语35-36
- 2.5.3 零称谓36
- 2.6 小结36-38
- 第三章 汉语称谓语的新变化及其语义语用分析38-51
- 3.1 称谓语词群的涌现38-40
- 3.2 称谓语衍生机制的变化40-41
- 3.3 称谓语感情色彩的变化41-45
- 3.4 称谓语的跨语域使用45-48
- 3.4.1 亲疏域的变化45-46
- 3.4.2 性别域的变化46-48
- 3.4.3 年龄域的变化48
- 3.5 称谓语的变化与规范48-51
- 第四章 汉语称谓语变化的成因考察51-59
- 4.1 语言外部原因51-55
- 4.1.1 社会文化因素51-53
- 4.1.2 心理因素53-54
- 4.1.3 礼貌因素54-55
- 4.2 语言内部原因55-59
- 4.2.1 语言的缺漏性55-56
- 4.2.2 语言的系统性56-57
- 4.2.3 语言的经济性57-58
- 4.2.4 语言的节律驱动58-59
- 第五章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沪扬,朱琴琴;上海市徐汇区大中小学生称谓语使用情况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2期
2 张月洁;;浅谈汉英称谓语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11期
3 周梅芳;;当代大学生社会称谓语使用中的“凝固化”现象[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靳晓红;;大学生称谓语的习得[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3期
5 孙荣;刘洪泉;;英汉称谓语的文化差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胡剑波;;“老”+职衔称谓语[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7 王晶;;试析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翻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豆敏;;浅析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因素[J];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9 范炎培;;常州方言称谓语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珍;;浅谈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J];科技资讯;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发元;;汉俄称谓语差异的文化阐释[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祝克懿;;口语称谓语的缺环现象考察[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李发元;;从文化差异看汉俄称谓语的异同[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徐敏慧;;从文化身份的改变看文化的强势与弱势——以《丈夫》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德用;张瑞娥;;调适语义,彰显功能——称谓语在翻译中的语义嬗变与功能指向阐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清(Metcha Sodsongkrit);汉泰称谓语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丹;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称谓语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胡剑波;冒犯称谓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张莉萍;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艺飞;近年来称谓语的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斐斐;中韩社会称谓语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邱小松;中国北方农村称谓语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张艳丽;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泛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马晨;语域视角下《人民日报》中的称谓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吴超;现代汉语通用社会称谓语的嬗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含笑;人际距离理论框架下的称谓语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8 李仁哲;俄韩称谓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秦元梅;汉英社会称谓语不对称多角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sョ,
本文编号:562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6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