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头”(Head)词群的隐喻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6:06
本文关键词:汉英“头”(Head)词群的隐喻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头” “head” 英汉对比 隐喻 体验哲学
【摘要】: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隐喻是思维的一种方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早期人类典型的思维特征就是把自己作为衡量周遭一切事物的标准。面对那些抽象的事物,人们开始运用自己的身体器官来进行描述,慢慢地这就成为了一种典型的思维方式,也是认知的一种高级阶段。 隐喻以人的体验为基础,根据英汉人体词的隐喻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去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并尽可能的发掘两种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中更深层的差异对语言的影响。目前,有关人体隐喻的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学科内的重点,本文将以“头”词群为例,运用相关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头”的隐喻进行分类研究进行研究,并对两种不同语言中的隐喻进行分析和对比。 本文的初衷在于以“头”为例进行全面的研究,尤其着重于分析汉语和英语中关于“头”的隐喻表达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文章将从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体验哲学”这两种理论基础着手,首先对“头”和“head”的词义进行逐条的对比和分析,进而将汉语“头”和英语“head”词群分为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实体隐喻三大类,结合大量语料对汉英“头”隐喻进行分析和对比。在分析和对比的基础之上,文章总结汉英“头”隐喻之间的共性以及差异性,然而文章的重点依然在于分析“头”和“head”两种语义网络中词义之间隐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文章总结了研究观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头” “head” 英汉对比 隐喻 体验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H3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选题背景8-9
- 1.2 选题意义和价值9
- 1.3 研究方法9-10
- 1.4 论文框架10-11
- 第二章 研究现状综述11-15
- 第三章 理论框架15-19
- 第四章 汉英“头”(head)的语义对比19-28
- 4.1 汉语的“头”的语义分析19-21
- 4.2 英语“head”的语义分析21-24
- 4.3 汉语“头”和英语“head”的语义对比24-27
- 4.4 小结27-28
- 第五章 汉英“头”(head)词群的认知隐喻对比28-56
- 5.1 “头”和“head”的隐喻构成方式对比29-31
- 5.1.1 汉语“头”的隐喻构成方式29
- 5.1.2 英语“head”的隐喻构成方式29-31
- 5.1.3 隐喻构成方式的对比31
- 5.2 英汉头部词语隐喻认知方式对比31-49
- 5.2.1 空间隐喻32-35
- 5.2.1.1 空间方位隐喻33-34
- 5.2.1.2 时间隐喻34-35
- 5.2.2 实体隐喻35-44
- 5.2.2.1 容器隐喻35-38
- 5.2.2.2 具体事物隐喻38-39
- 5.2.2.3 抽象事物隐喻39-44
- 5.2.3 结构隐喻44-47
- 5.2.3.1 头的生理体验44-45
- 5.2.3.2 头承受的动作45-47
- 5.2.4 一些“头”(head)词群特殊用法47-49
- 5.2.4.1 头做量词的用法47-48
- 5.2.4.2 汉语的特殊用法:与动物词连用48-49
- 5.3 英汉头部词语隐喻认知方式共性和差异性浅析49-54
- 5.3.1 汉语“头”和英语“head”认知隐喻共性分析50-52
- 5.3.2 汉语“头”和英语“head”认知隐喻差异性分析52-54
- 5.4 小结54-56
- 第六章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灵枝;;人体部位作为源范畴的隐喻构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孙毅;;人体隐喻的多义路向推演——从“头(head)”说起[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2000年02期
4 文旭,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5 李苗;论隐喻的本质及其双层意义构建机制[J];求索;2004年02期
6 肖名丽;隐喻的认知方式及其文化阐释[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1期
7 王广成,王秀卿;隐喻的认知基础与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J];外语教学;2000年01期
8 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9 孔光;从空间合成理论看身体名词的隐喻认知[J];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10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580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8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