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壶关树掌方言古次浊入今声调
本文关键词:山西壶关树掌方言古次浊入今声调
【摘要】:山西壶关树掌方言的古入声字今读入声,调类三分:阴入(来源于清入)[■]31,阳入(来源于全浊入)[■]53,次阳入(来源于次浊入)[■]354。49个常用的次浊入声字,部分保留独立调类[■]354,近半数归阴入[■]31,部分读舒声(多读阴去、阳去)。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壶关树掌方言 晋语 次浊入 声调
【分类号】:H172.2
【正文快照】: 壶关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 13’10’一113’40’,北纬35‘51’一35013‘之间。周边分别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陵川县,河南省林州市、辉县相邻。隶属长治市。下辖5个镇7个乡,分别是:龙泉镇、百尺镇、店上镇、晋庄镇和树掌镇,集店乡、黄山乡、东井岭乡、石坡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明;晋东南晋语入声调的演变[J];语文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明;;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6年04期
2 沈明;;晋语五台片入声调的演变[J];方言;2007年04期
3 陈_g;;河南博爱方言的单字音声调格局[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陈_g;;焦作获济小片方言的声调格局和入声演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许們;;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古声调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J];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02期
6 王锡丽;;邯郸方言的舒入两读[J];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高乐;;内蒙古西部方言探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1期
8 范慧琴;;晋语定襄话入声字演变的语音实验[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9 王利;;晋东南晋语的入声舒化现象[J];语文研究;2008年03期
10 王莉宁;;汉语方言阴调与阳调调值比较类型及其地理分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进军;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利;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琼;并州片晋语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4 冯青青;苏北方言语音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5 谢建娘;高本汉《汉文典》上古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史艳锋;豫北晋语单字音与变音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晰;山西方言声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华;子洲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刘蓉芳;元氏姬村话语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法强;中古入声在方言中的舒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贾莉莉;武安话入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丽珍;方山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婷婷;优选论及沁水方言连读变调[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焦君;黎城方音历史演变考[D];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于平;中古入声字在邢台方言中的读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李欢;山西灵丘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常莎;晋城方言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2 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9年04期
3 温端政;晋语区的形成和晋语入声的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杨述祖;;山西方言入声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语文研究;1982年01期
5 马文忠;;中古入声字在大同方言的变化[J];语文研究;1984年02期
6 张益梅;;介休方言的入声字和古入声字比较[J];语文研究;1986年03期
7 马文忠;大同方言入声字两读详例[J];语文研究;1994年03期
8 曹瑞芳;山西阳泉方言入声舒化的初步分析[J];语文研究;1996年03期
9 贺巍;;汉语官话方言入声消失的成因[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10 曹志耘;;吴徽语入声演变的方式[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晋语学术研讨会在太原举行[J];语文研究;2002年04期
2 ;晋语学术研讨会论文及重点发言题目[J];语文研究;2002年04期
3 ;晋语学术研讨会[J];方言;2002年04期
4 乔全生;晋语与官话非同步发展(一)[J];方言;2003年02期
5 乔全生;晋语与官话非同步发展(二)[J];方言;2003年03期
6 张淑琴,李瑞芳;晋语与山西文化[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7 李如龙;晋语读书札记[J];语文研究;2004年01期
8 邢向东;;陕北晋语沿河方言的反复问句[J];汉语学报;2005年03期
9 盖林海,朱懋韫,张吉格;石家庄方言晋语区语音综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朱艳娥;;浅议晋语“圪”头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雪梅;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建校;陕北晋语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王利;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晓明;《国语·晋语》含V词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武燕;鄂尔多斯晋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史维生;魏晋南北朝晋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健;内蒙古中西部晋语语音调查[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高玉敏;灵寿方言的晋语过渡性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于晶;中古阳声韵和入声韵在晋语中的演变[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7 夏焕梅;平山、灵寿、鹿泉“圪”头词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建华;晋语文水(保先庄村)话语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王军朋;河北灵寿方言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连漪;呼和浩特方言“的”字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0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7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