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专栏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专栏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语言学 语言理论 中国语言学 认知科学 语言现象 人工智能 研究范式 体验哲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
【摘要】:正主持人按语:认知语言学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语言学流派,主要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个学科。认知语言学并非是一种单一的语言理论,而是一种研究范式,是多种认知语言理论的统称。认知语言学已突破了传统语言学的局限,乃是当代认知科学的一个门类。从语言学内部来看,认知语言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语言理论 中国语言学 认知科学 语言现象 人工智能 研究范式 体验哲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
【分类号】:H08
【正文快照】: 主持人按语:认知语言学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语言学流派,主要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个学科。认知语言学并非是一种单一的语言理论,而是一种研究范式,是多种认知语言理论的统称。认知语言学已突破了传统语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春;;概念合成理论与语篇连贯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徐盛桓;;心智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创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方环海;高明乐;;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与展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曹霞;;认知语言学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3期
5 王寅;狭义与广义语法化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彭媛;原型范畴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启示[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易明珍;隐喻的认知与文化[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8 刘国辉;;拓扑心理学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含关联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朱晓军;;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个体量词搭配——以“条”为例[J];语言与翻译;2006年04期
10 赵海亮;;《汉语大字典》“女”族词的文化内涵与认知[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明;;认知语言学在日本——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3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4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汪伟;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2届年会在津召开推动中国语言学研究国际化[N];天津日报;2004年
6 张振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长期担任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主任,《方言》杂志主编。;中国语言学,你有令人羡慕的辉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罗骥 云南省语言学会常务副会长,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语言学: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姜艳萍;创立中国语言学创新平台[N];联合日报;2010年
9 ;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方向[N];光明日报;2002年
10 胡壮麟;力争与世界同步的中国语言学[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晓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研究Dao(道/Way)的多义性及其拓展的语义概念形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指称解读:限定名词词组的外指与前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李克;转喻的修辞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加宏;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何俊平;译者的心路历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吴立莉;论认知取向的翻译和翻译教学[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廖立方;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连贯分析中的互补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王大成;现代汉语动词重叠构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于燕萍;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杜玲莉;英汉语篇照应词的认知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吕芳;庄子《逍遥游》的博喻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9 靖安典;从认知角度看韩礼德的语法隐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逯红梅;篇章理解的认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74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7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