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篇章零形回指研究再探讨
本文关键词:《左传》篇章零形回指研究再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零形回指 《左传》 联想回指 潜在干扰 动词配价
【摘要】:文章在《〈左传〉篇章零形回指研究》的基础上,仍以《左传·隐公》为例,对《左传》篇章零形回指所涉及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上次研究所得出的数据及相关结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琼州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零形回指 《左传》 联想回指 潜在干扰 动词配价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左传》篇章零形回指研究”(项目编号:11BYY07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三年前我们在《左传篇章零形回指研究—以隐公为例》t9j一文中,,以篇章回指研究的三种理论—即话题连续性理论、可及性理论和层级理论为框架,对《左传。隐公》的语料进行了量化考察,得出了如下结论:研究《左传》篇章回指的理论框架当以话题连续性理论为基本框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朱智武;;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7 李勇;祝凯歌;;古希腊史研究的新突破——评《多维视域下的古典雅典城乡关系》[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汤城;;王夫之论史文繁简[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9 阚绪良;吕晓玲;;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继刚;;先秦旱灾概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2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艳频;;串词在“说新闻”语篇中的衔接特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5 吴锐;;《春秋》三传之“诸夏”与后世“汉族”的断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刘丽文;;《左传》与《周易》的哲学化[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姚小鸥;王克家;;《左传》“摄官承乏”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单周尧;;《春秋左传读叙录》的评价问题[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8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峙嵘;《左传》鞍之战中“自今”一语释义[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4年02期
2 孙绿怡;“盈其隧炭”议——读《左传》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7年03期
3 郭挺之;对《左传》几条注释的再议[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4 刘耀华;《左传》“以+宾”结构与动词关系[J];汉字文化;1995年03期
5 张文霞;《左传》“死”类动词初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杨林青;;《左传》动词同义词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龚文菊;;从《左传》中宾语前置句来看《左传》作者[J];天府新论;2008年S2期
8 许夙慧;;《左传》中的避讳语使用举要[J];语文学刊;2010年07期
9 宋丽琴;;《左传》行人辞令中表谦敬委婉语词表现形式研究[J];华章;2011年06期
10 米万锁;试论《左传》中同义词语对现代化汉语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慧真;;《左传》疑义新证[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统权;;动词配价的质效应与量效应——来自失语症研究的证据[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敏;张旗;;《左传》语法现象例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静;;汉语配价语法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刘宁静;张卫国;;动词配价的确定原则及三价动词再分类探索[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殷国光;华建光;;《庄子》动词配价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8 蒋平;;主语修饰语的零形指代现象及认知功能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许征;;“文莫吾犹人也”别解[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张金霞;;《尔雅注疏》标点琐记摘要[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一民;“窜改”跟“篡改”有什么区别?[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记者 严红枫 通讯员 尤弘川;浙江江山方言可能是殷朝古奄国语言[N];光明日报;2004年
3 中国中医科学院 孟庆云;三折肱之典源在《周易》[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额尔敦朝鲁;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动词语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翁依琴;汉语零形回指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邱斌;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李华;《左传》修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丽云;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帕提古力·麦麦提;基于向心理论的维吾尔语语篇回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林;《左传》成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王旭东;《左传》军事类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李玲玲;《史记》交互动词配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4 焦红梅;《左传》杜预注与《汉语大词典》编纂[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佳;[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黎洁琼;《左传》语典沿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罗静;《论语》动词配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牛长伟;《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动词配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唐鲜艺;侗语上坎话动词配价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赵冬梅;《晏子春秋》单音节动词配价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7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7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