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惯用语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惯用语对比研究
【摘要】:惯用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固定词组,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可以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特点。 由于历史因素和地缘因素,,中国和韩国有着相似的文化因素和相近的风俗习惯。但是由于国家不同,语言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其表述方式会存在着很多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就体现在中韩两国的语言中,即汉语和韩语。而惯用语恰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比汉韩惯用语,并探讨汉韩惯用语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出现差异的原因,并以此来揭示汉韩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 汉韩惯用语使用的素材多种多样,本文将其归纳为与人身体部位相关、与动物名称相关、与自然现象相关和与饮食相关四个部分。其中,与人身体部位相关的可以分为外部器官如眼、耳、鼻等,内部器官如心脏、肝脏以及人体四肢如手、脚、腿等;与动物名称相关的主要是狗、猫、马、虎等;与自然现象相关的有雷、风、雨等;与饮食相关的素材可以分为与烹调方法相关、与食味相关和与炊具、餐具相关的等。烹调方法具体为煮、炒,食味为酸、甜和苦,而有代表性的厨具是锅和碗。文章以对比研究为出发点,将汉韩惯用语按素材进行分类,把同类素材的汉韩惯用语进行对比,分析每种素材相同的象征含义和不同的象征含义,发掘汉、韩两个民族各自带有其鲜明民族特点的惯用语,并分析产生相同象征含义和不同象征含义的原因。 通过对汉韩语惯用语素材和实际意义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汉语和韩语的惯用语具有很大的共性,很多素材的象征含义都是在其本质属性上进行扩展和延伸的。在两个民族各自的发展历程中,也产生了很多带有民族独特象征含义的惯用语。汉、韩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社会制度以及生活习惯等都会深刻地影响两个民族的语言。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 汉韩语 惯用语 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H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目的9-10
- 1.2 文化语言学的定义及研究现状10-11
- 1.3 汉韩惯用语对比的研究现状11-12
- 1.4 语料来源以及研究方法12-13
- 第二章 汉韩惯用语的概念界定13-15
- 2.1 汉语惯用语的概念界定13-14
- 2.2 韩语惯用语的概念界定14-15
- 第三章 汉韩语中与人身体部位相关的惯用语15-37
- 3.1 头15-16
- 3.2 脑16-17
- 3.3 脸17-18
- 3.4 眼18-22
- 3.5 鼻子22-23
- 3.6 口(嘴)23-25
- 3.7 舌25-27
- 3.8 牙27-28
- 3.9 耳28-29
- 3.10 心29-33
- 3.11 手33-35
- 3.12 脚35-37
- 第四章 汉韩语中与动物名称相关的惯用语37-49
- 4.1 狗37-39
- 4.2 猫39-40
- 4.3 鸡40-41
- 4.4 虎41-43
- 4.5 鼠43-44
- 4.6 马44-46
- 4.7 牛46-49
- 第五章 汉韩语中与自然现象相关的惯用语49-52
- 5.1 雷49
- 5.2 风49-51
- 5.3 雨51-52
- 第六章 汉韩语中与饮食相关的惯用语52-58
- 6.1 与吃、喝有关的52-53
- 6.2 与烹调有关的53-54
- 6.3 与食味有关的54-55
- 6.4 与炊具、餐具有关的55-58
- 6.4.1 碗55-56
- 6.4.2 锅56-58
- 结语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2
- 附录:本人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6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蒋英;;人类学视野下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贡波扎西;;藏区地名命名法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吉海虹;浅析《红楼梦》中回目的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6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杨茜;外来词:异质文化传播和融汇的一面镜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陈锵明;跨文化交际中的服饰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张忠梅;社交中程式化语言的功能及变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逯慧;张荣良;;徽州歌谣的艺术魅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建平;;中国在中亚的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恒;;从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看“萨丕尔——沃尔夫假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先亮;;文学语言文化特征论[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4 孟繁杰;;试析惯用语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余华;刘楚群;;群体确称语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志云;;《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宝卿;;闽南方言与外来文化[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5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淑萍;《红楼梦》惯用句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D];重庆大学;2014年
2 许寅;中美网络酒店评论文本中的抱怨策略研究及文化阐释[D];重庆大学;2014年
3 冶峰;新疆杂话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鲁文莉;新疆汉语方言民间歌谣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5 何小刚;汉维语含“吃”词语隐喻对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6 游静;基于框架语义学的汉英非范畴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7 腊定;德宏傣语中的南传佛教语借词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4年
8 张格;韩·中文化词汇翻译实践报告[D];烟台大学;2014年
9 郑会曦;汉英“头”(Head)词群的隐喻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王利娜;汉语尊称、谦称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83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83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