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方言量词加缀重叠式“AXA”与主观量

发布时间:2017-09-03 11:38

  本文关键词:汉语方言量词加缀重叠式“AXA”与主观量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方言 量词 带缀重叠式 主观量


【摘要】:量词"AXA"带缀重叠式是汉语方言中的量词特殊重叠形态,它主要分布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黄孝片、客家话、赣语、湘语及少数吴语地区。与量词的其他重叠式相比,其语义特点集中表现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能显示出说话人对量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量"义甚至可以说是"AXA"式的主导语义。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南昌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汉语方言 量词 带缀重叠式 主观量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40020)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11WX36)“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方言重叠形式研究”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关于汉语中重叠式所能表达的语义,学界已有很多讨论。比如戴浩一曾指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的物体归在一起,会在一段时间内重复相同的动作,这些意义在语言中即表现为词法和句法构造上重叠或重复的形式[1]。此后,张敏、李宇明、石毓智等也对重叠式与“量”之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月蓉;重庆方言量词的语法特点[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3 李康澄;;湖南绥宁方言的量词重叠式及历史层次[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阮绪和;陈建华;;武宁话的重叠式[J];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李启群;吉首方言的重叠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朱习文;遂宁话量词的“A是A”重叠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王霞;;湖南慈利话的重叠儿化量词、量词结构及主观量[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曹保平;都昌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及特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黄拾全;;安徽岳西赣语“AXA”式量词重叠及其主观性[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彭春芳;湖南涟源杨家滩话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山娅兰;沾益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汉银;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姚丽娟;绥阳方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卓彤;新化方言重叠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兴良;湖南宁乡方言个体量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钟华;;“才”重读与非重读时语义、语用功能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杨丽梅;;论被字句的主观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路崴崴;;“V一下”结构语义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周守晋;“主观量”的语义信息特征与“就”、“才”的语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张洁;;温州方言词“显”的语法·语义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汝淑媛;;对外汉语教学中相近表达式的用法研究——以形容词AABB重叠式和“很+形容词”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胡利荣;;毕节方言中词语重叠形式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湘;;“V+-量N”结构对量词的选择与限制[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缑瑞隆;;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方芳;李斌;;基于语料库的数量名短语识别[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云付静;同义副词A式与AA式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汤丹;文学语篇中的象似性与连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艳楠;副词作状语的移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梅那;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吴慧颖;“人人”与“每个人”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元石;说ABB式形容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Z1期

2 李先银;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及其原因探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曾常年;动词重叠式中动词的语义虚化与发音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4 沈小仙;量词与名词的相互制约及其修辞色彩[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1年02期

5 屈正林;祈使句中动词重叠式及其语用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谭伦华;;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式[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郑庆君;湖南常德方言的名词重叠及其儿化[J];武陵学刊;1997年02期

8 吴启主;汉语动词重叠问题杂议[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李科凤;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疑问句的异同[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杨月蓉;;谈重庆方言中表示能愿的“得”类词语[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丽燕;马来西亚士乃客家话调查报告[D];暨南大学;2001年

2 元传军;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洁;唐五代重叠的“调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张华;现代汉语AABB格式词法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5 刘莉芳;山西晋语形容词重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丽颖;名词与量词关系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7 应兰茴;VV式句的及物性特征及其篇章功能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郑梦娟;ABB式形容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林楚云;试论现代汉语叠结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曾炜;形容词重叠式状语的语义类别及其语法形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南阳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2 陈孝玲;钟祥方言胡集土语词汇的重叠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3 姚勤智;;平遥方言名词重叠式[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康澄;何山燕;;汉语数量重叠式的历时考察及其类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张盛裕;;潮阳方言的象声字重叠式[J];方言;1982年03期

6 刘丹青;;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J];语言研究;1986年01期

7 戴庆厦;景颇语重叠式的特点及其成因[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8 苏俊波;;丹江话中的“X得Y得Y”重叠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李媚乐;副词重叠与重叠式副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陆勤;;扬州方言重叠式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yN;;重叠式形容词有必要变调吗?[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淑平;如何区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的重叠式[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萧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重叠式自由贸易区与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君;副词重叠式的类型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维维;汉语重叠式状态词范畴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晶;现代汉语重叠式副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付杰;《龙图耳录》中的重叠式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崔美艳;汉韩重叠式副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陈颖;湘语邵东话重叠式问句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7 童晓玲;状位一量重叠式的语义类别及其语法形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芳明;留学生重叠式副词学习情况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静;石门方言的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赵于;元曲中的重叠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84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84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e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