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俗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22:41
本文关键词:《广韵》俗字研究
【摘要】:《广韵》是中古时代汉语语音学的著作,收录了大量的汉字。它以汉唐典籍的常用形体为标准,将古体、俗体、异体一一列出,分析了文字的分合演变的情况。《广韵》对於文字学也有重要的作用,但对於其文字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用文献考证、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广韵》的俗字进行专题性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加深对《广韵》俗字的认识,加深《广韵》文字的研究。 全文共五章。第一章绪论,共分七节。第一节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节是从由来、性质、体例、版本、作用等方面对《广韵》进行介绍;第三、四、五节主要是对俗字进行界定、说明俗字与正字、异体字的关系;第六节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七节讲的是材料的选取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二章第一节是对《广韵》俗字的情况进行概述;第二节主要分析了《广韵》俗字的收录模式,一共分为3大类9小类;第三节是对第二章的小结。第三章第一节是各家学者对俗字类型的划分情况介绍;第二节主要分析了《广韵》俗字的类型,共可分为10大类23小类;第三节是第三章的小结。第四章第一节是说明对比分析所选取书籍的理由;第二、三节是将《广韵》的俗字分别与《干禄字书》、《大广益会玉篇》的俗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第四节是第四章的小结,主要从收录原则、俗字的继承和转化等方面来阐述对比分析的结论。第五章结论,是在前四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广韵》俗字的有关特点进行总结。 本文通过细致分析研究得出:《广韵》俗字在收录方式上有“双花并艳”的特点,基本遵循“同偏旁不复出”的收字原则;《广韵》俗字的总趋势是简化,但繁化也是一种重要的类型;《广韵》俗字在形体上不再特别重视点画的差别;《广韵》俗字有继承性特点,对同时代的字书有互证互补的作用,,为简体字提供了一定的形体范式和分析模式。
【关键词】:广楙 俗字 收录方式 类型 特征 对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2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28
-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第二节《广韵》简介11-14
- 一 《广韵》的由来和性质11
- 二 《广韵》的氃例11-12
- 三 《广韵》的版本12
- 四 《广韵》的作用12-14
- 第三节 俗字的界定14-17
- 一 彮书对俗字的界定14-15
- 二 学者对俗字的界定15-17
- 第四节 俗字和正字17-19
- 第五节 俗字与up氃字19-20
- 第六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20-27
- 一 《广韵》相关研究综述20-23
- 二 俗字研究综述23-27
- 第七节 材料的选择及研究方法27-28
- 一 材料的选择27
- 二 研究的方法27-28
- 第二章 《广韵》俗字收录模式研究28-40
- 第一节 《广韵》俗字概况28-29
- 第二节 《广韵》俗字的收录模式29-39
- 一 正文收录30-35
- 二 注文收录35-38
- 三 其它类38-39
-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广韵》俗字的类型研究40-98
- 第一节 学术界对俗字类型的划分40-42
- 第二节 《广韵》俗字的类型42-97
- 一 简省42-49
- 二 增繁49-55
- 三 改换55-81
- 四 类化81-83
- 五 楷化83-85
- 六 音近更代85-87
- 七 变化结构87-88
- 八 古字隶定88-89
- 九 综合类89-96
- 十 本无正字96-97
- 本章小结97-98
- 第四章 《广韵》与其它字书俗字的比较研究98-121
- 第一节 选取《干禄字书》等字书俗字与《广韵》俗字比较的原因98-102
- 第二节 《广韵》俗字与《干禄字书》俗字的比较研究102-112
- 一 收录方式和原则的比较102-103
- 二 《广韵》俗字与《干禄字书》俗字形体比较103-112
- 第三节 《广韵》俗字与《大广益会玉篇》俗字的比较研究112-120
- 一 收录方式和原则的比较113-115
- 二 《广韵》俗字与《大广益会玉篇》俗字形体比较115-120
- 本章小结120-121
- 结论121-123
- 附录123-178
- 《广韵》俗字总表123-155
- 《干禄字书》俗字总表155-169
- 《大广益会玉篇》俗字总表169-178
- 参考文献178-181
- 致谢1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陶;;《广韵》异体字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2 张涌泉;试论审辨敦煌写本俗字的方法[J];敦煌研究;1994年02期
3 杨宝忠;汉语俗字续考(之一)──利用文献材料考释俗字[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黄宇鸿;论《说文》俗字研究及其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蒋礼鸿;;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J];杭州大学学报;1959年03期
6 张民权;田迪;;宋代韵书中的俗字标识与文字观念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陈建裕;五十年来的汉语俗字研究[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8 罗会同;《说文解字》中俗体字的产生与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9 白冰;《广韵》语词训诂所反映的宋代新语词[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白冰;从《说文》与《广韵》语词训诂看东汉至北宋的语言发展[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794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9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