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水平印尼学生“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5 04:54
本文关键词:初级水平印尼学生“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摘要】:“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特殊句式,其基本格式为“X比Y·W”,其中“X”是“比”字句的比较主体,“Y”是比较客体,,“W”是结论项。“比”字句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大多数对外汉语教材也将“比”字句列为初级阶段的重点语法之一。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来说,由于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不长,掌握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还比较有限,很容易受到母语语法规则的影响,另外,他们对“比”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规则都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在使用“比”字句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各种偏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在印尼本土环境下对初级阶段印尼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进行了研究。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大量的偏误语料,在对“比”字句的偏误进行记录和整理后,梳理出了印尼学生习得“比”字句时产生的偏误类型:比较项的偏误、结论项的偏误、比较标记的偏误、比较点的偏误和否定式的偏误,并对每一类偏误中错序、遗漏、误加、误用和省略等偏误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然后,通过汉印语言对比分析,找出了初级水平印尼学生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母语和第一外语的负迁移、目的语本身的复杂性、学生对目的语掌握不牢等。最后,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针对教材编写和教师课堂教学两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具体来说,教材方面需要从语法点的编排、语法点的讲解和练习的设计这三方面加强。教师的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起重视:首先,“比”字句的教学要从易到难贯穿语法教学的各个阶段;其次,“比”字句教学应从语义入手,结合句法、语用进行教学;最后,“比”字句教学应抓住学习者的主要问题,注重中印对比教学。
【关键词】:印尼学生 “比”字句 偏误分析 原因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9
- 1.1 选题缘由7
- 1.2 研究意义7-9
- 2 文献综述9-15
- 2.1 理论基础9-10
- 2.1.1 对比分析理论9
- 2.1.2 中介语理论9
- 2.1.3 偏误分析理论9-10
- 2.2 汉语“比”字句的研究综述10-15
- 2.2.1 汉语“比”字句的本体研究10-12
- 2.2.2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比”字句研究12-14
- 2.2.3 小结14-15
- 3 语料的收集与整理15-19
-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5
- 3.1.1 研究对象15
- 3.1.2 研究方法15
- 3.2 研究范围与语料来源15-17
- 3.2.1 研究范围15-16
- 3.2.2 语料来源16-17
- 3.3 调查测试17-19
- 3.3.1 鉴别偏误17
- 3.3.2 偏误分类17
- 3.3.3 测试结果统计17-19
- 4 初级水平印尼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19-28
- 4.1 比较项的偏误19-21
- 4.1.1 错序19
- 4.1.2 省略19-20
- 4.1.3 误加20
- 4.1.4 比较项不搭配20
- 4.1.5 小结20-21
- 4.2 结论项的偏误21-25
- 4.2.1 结论项为形容词性成分21-23
- 4.2.2 结论项为动词性成分23-25
- 4.2.3 小结25
- 4.3 比较标记的偏误25-26
- 4.4 比较点的偏误26
- 4.5 “比”字句否定式产生的偏误26-28
- 5 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28-37
- 5.1 句式一:“X 比 Y+形容词”的偏误原因及对策28-29
- 5.2 句式二:“X 比 Y+能愿动词/心理动词+宾语”的偏误原因及对策29
- 5.3 句式三“X 比 Y+更(还、再)+形容词/动词”的偏误原因及对策29-30
- 5.4 句式四:“X 比 Y+形容词+精确数量补语”的偏误原因及对策30
- 5.5 句式五:“X 比 Y+形容词+模糊数量补语”的偏误原因30-32
- 5.6 句式六:“X 比 Y+动词+得+程度补语”的偏误原因及对策32-33
- 5.7 句式七“X 比 Y+动词+宾语+动词+得+补语”的偏误原因及对策33-34
- 5.8 句式八:“X 比 Y+多/少/早/晚+动词+数量补语”的偏误原因及对策34-35
- 5.9 句式九:“不比”句的偏误原因及对策35-36
- 5.10 句式十:“没有”句的偏误原因及对策36
- 5.11 小结36-37
- 6 针对初级水平印尼学生“比”字句的教学建议37-40
- 6.1 教材编写方面37-38
- 6.2 教师教学方面38-40
- 7 总结40-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61
- 附录 A:测试卷46-50
- 附录 B:收集的“比”字句的语料5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叶皖林;“N_1的N比N_2的N+VP”句式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华紫武;;“X比Y都W”句式探讨[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董秀英;表比较的“有”字句内比较项的不对称现象[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5 季艳;特殊“比”字句的语用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辛春雷;中介语与中介语理论[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795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9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