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动量词“顿”产生的时代及其语源——兼与王毅力先生商榷
本文关键词:也谈动量词“顿”产生的时代及其语源——兼与王毅力先生商榷
【摘要】:动量词"顿"并非产生于晋代,而是萌芽于隋代,唐至五代发展成熟。动量词"顿"的语法化,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名量词"顿";二是直接来源于"停顿"义。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动量词 名量词 顿 语法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先秦两汉量词发展史研究”(12YJC740045) 江苏省哲社基金青年项目“先秦两汉量词研究”(11YYC010) 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项目“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出土文献量词研究”(2011SJB740004) 第52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隋唐五代量词研究”(2012M521370)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语言研究》2011年第3期刊发了王毅力先生《动量词“顿”的产生及其发展》一文(以下简称“王文”),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动量词“顿”的产生、发展及其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进行了全面研究,拜读数过,获益良多。但在语料的甄别、动量词的界定等方面,或有可商。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清艳;;“V个N”结构的语义分化与“量”的表达[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2 杨帆;;从认知思维浅谈“量词的修辞魅力”[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3 曲建华;;汉语动量词语法功能溯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王毅力;;动量词“顿”的产生及其发展[J];语言研究;2011年03期
5 张妍哲;;维吾尔族学生汉语量词习得偏误分析[J];民族翻译;2009年01期
6 马辉;;凉山彝语名量词色彩义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7 叶晨;;天台方言中的量词重叠“A加A”式[J];汉字文化;2011年04期
8 杨帆;;《礼记》量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9 刘海平;;从《史记》、《世说新语》的对比看名量结构的发展[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10 沈婷;;新疆口语方言中“子”尾词缀探析[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正超;;现代汉语时量词研究概述[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王文艺;;布依语与汉语量词比较[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吴启禄;;布依语部分常用动词的虚化用法[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4 海银花;那顺乌日图;;《蒙古语语法信息词典量词分库》的建设[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许敬生;;简论中医古代文献在古汉语研究中的价值[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6 董志翘;赵家栋;;敦煌文献中并不存在量词“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王红旗;;也谈类指(提要)[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媛;现代汉语动量词层现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赵国军;现代汉语变量表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SYEDA ARZOO RIAZ(阿珠);汉语与乌尔都语量范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叶桂郴;《六十种曲》和明代文献的量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蒋颖;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周娟;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兰佳睿;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9 周清艳;现代汉语中“V个N/VP”结构与隐性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李明;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妙珍;汉泰语临时名量词对比与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唐莹;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瑞峰;汉语动量词的语义分析与对外汉语动量词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欢欢;留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动量词及使用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马宏姝;量词的类特征及名动量的扭结与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朴银姬;汉语名量词与韩语单位名词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余敏;《西游记》的量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朱彦;《水浒全传》动量词考察及近代汉语动量词发展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跃;《红楼梦》量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10 许磊;临时名量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01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0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