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副词“好在”的多角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01:26

  本文关键词:副词“好在”的多角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副词 “好在” 句法 篇章 语法化


【摘要】:本研究以副词“好在”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好在X”等格式的比较,确定语气副词“好在”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上的研究范围,分析其句法特点和篇章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副词“好在”的来源、语法化的句法语义基础及语法化动因和机制。本文首先从本体方面回顾了有关语气副词和“好在”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前人在句法、篇章、语法化研究方面的不足,由此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试图更全面的描写和分析语气副词“好在”。文章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确立了语气副词“好在”和“好在X”等相关格式最主要的区别,为接下来副词“好在“的进一步研究确立范围。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全面分析了语气副词“好在”的句法特点,指出“好在”所出现的典型句法环境和句法结构,构建了语气副词“好在”的语义结构模式,并阐述了语气副词“好在”的语用功能。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语气副词“好在”的篇章特点,讨论了“好在”在篇章中的隐现情况及篇章的衔接类型和衔接关系,并从心理认知的角度讨论了“好在”语篇的连贯性。最后,文章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语气副词“好在”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分析了“好在”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和语义基础,并进一步指出“好在”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关键词】:副词 “好在” 句法 篇章 语法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引言12-14
  • 1.1 选题意义12
  • 1.2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12
  • 1.3 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12-13
  • 1.4 语料来源13-14
  • 第二章 文献回顾14-19
  • 2.1 前人关于语气副词及A在X等格式的研究14-15
  • 2.1.1 语气副词的研究14-15
  • 2.1.2 A在X等格式的研究15
  • 2.2 前人关于语气副词“好在”的研究15-17
  • 2.2.1 语气副词“好在”的研究16-17
  • 2.2.2 语气副词“好在”和“幸亏”的比较17
  • 2.3 成果与不足17-19
  • 2.3.1 前人研究的成果17-18
  • 2.3.2 前人研究的不足18-19
  • 第三章 副词“好在”与“好在X”等格式的比较19-30
  • 3.1 格式中“好”和“在”的分析19-21
  • 3.1.1“好在X”格式中的“好”19
  • 3.1.2“好就好在X”格式中的“好”19-20
  • 3.1.3“好在X”格式中的“在”20
  • 3.1.4“好就好在X”格式中的“在”20-21
  • 3.2 句法功能的比较21-25
  • 3.2.1“好在X”格式的句法分析21-23
  • 3.2.2“好就好在X”格式的句法分析23-24
  • 3.2.3 副词“好在”与两个格式的比较分析24-25
  • 3.3 语义功能的比较25-28
  • 3.3.1“好在X”格式的语义分析25-26
  • 3.3.2“好就好在X”格式的语义分析26-27
  • 3.3.3 副词“好在”与两个格式的比较分析27-28
  • 3.4 语用功能的比较28-30
  • 3.4.1“好在X”格式的语用分析28
  • 3.4.2“好就好在X”格式的语用分析28-29
  • 3.4.3 副词“好在”与两个格式的比较分析29-30
  • 第四章 副词“好在”的句法特点30-48
  • 4.1 语料整理30
  • 4.2 句法分布30-37
  • 4.2.1.“好在”句的主语情况30-33
  • 4.2.2.“好在”后句子成分的句法特点33-36
  • 4.2.3.“好在”的有标记性36-37
  • 4.3 语义分析37-43
  • 4.3.1 语义指向的歧义分析37-38
  • 4.3.2 语义指向和“好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关系38-39
  • 4.3.3“好在”句的语义分析39-40
  • 4.3.4 语义结构模式40-42
  • 4.3.5 语义关系和语义特征42-43
  • 4.4 语用分析43-48
  • 4.4.1“好在”的语用功能43-44
  • 4.4.2 对比焦点44-46
  • 4.4.3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46-48
  • 第五章 副词“好在”的篇章特点48-61
  • 5.1“好在”在篇章中的隐现情况48-54
  • 5.1.1“好在”的可隐可现48-50
  • 5.1.2“好在”的必现50-54
  • 5.2“好在”的篇章衔接关系54-58
  • 5.2.1 从篇章层面看“好在”的衔接方式54-55
  • 5.2.2“好在”的篇章衔接的类型55-57
  • 5.2.3“好在”的篇章连接功能57-58
  • 5.3 从心理认知角度看“好在”语篇的连贯性58-61
  • 5.3.1 心理认知与“好在”语篇的连贯性58-60
  • 5.3.2 意象图式与“好在”语篇的连贯性60-61
  • 第六章 副词“好在”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61-71
  • 6.1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好在”的来源61-63
  • 6.1.1 作为词的“好在”其“问候”义的消失61-62
  • 6.1.2 格式“好在X”62-63
  • 6.2“好在”语法化的句法环境63-65
  • 6.3“好在”语法化的语义基础65-66
  • 6.4“好”和“在”意义的虚化66-67
  • 6.5 副词“好在”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67-71
  • 6.5.1 相邻句位,边界消失67-68
  • 6.5.2 句法适宜性、语义相宜性和高频使用68
  • 6.5.3 主观化68-69
  • 6.5.4 认知心理和双音化趋势69
  • 6.5.5 小结:副词“好在”语法化过程69-71
  • 第七章 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5
  • 致谢75-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新雨;语气副词在词类系统中的归属[J];殷都学刊;2003年02期

2 曾艳;从无标和有标的对立谈语气副词的评价性功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4 张亚军;语气副词的功能及其词类归属[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刘开骅;表询问意义的语气副词“岂”、“宁”及其来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6 牛丽亚;;《论衡》新兴语气副词描写[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牛丽亚;;《论衡》四种语气副词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齐沪扬;丁婵婵;;反诘类语气副词的否定功能分析[J];汉语学习;2006年05期

9 杨海峰;;《史记》的语气副词“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栗学英;;《三国志》及裴注中的语气副词“其”[J];语文知识;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汤晓林;;语气副词“一旦”及其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沈冰;;试析语气副词“并”的语义与语用[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3 宋t熝,

本文编号:801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01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b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