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情感形容词带宾语现象考察
发布时间:2017-09-06 19:32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情感形容词带宾语现象考察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情感形容词带宾语的现象。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学界关于现代汉语情感形容词的研究现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并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 第二章界定情感形容词。首先基于语义特征理论,提出情感形容词具有弱及物性、弱恒定性、可感性、自明性、有因性等特征,并基于上述语义为情感形容词的界定制定出一套严密有效的句法语义框架。接着,运用这套框架将情感形容词与心理动词、性质形容词以及表示生理、感官类的形容词等区分开,得到现代汉语情感形容词词表239个。最后探讨隐喻用法对情感形容词鉴别的影响。 第三章考察情感形容词带宾语的能力。首先基于大规模语料库,以情感形容词直接带宾语频次的高低、所带宾语的类型为标准,将情感形容词分出无带宾语能力、带宾语能力弱、带宾语能力较强以及带宾语能力强四类。接着重点讨论情感形容词带体词性宾语的情况,发现它们与语体因素有关,多出现在翻译文本、港台作家作品、专业领域类文本以及对举语境中。 第四章对情感形容词带小句宾语的情况进行探讨。首先分析情感形容词带小句宾语现象的认知机制,认为该现象的产生源于概念整合机制,而且因果关系整合的需要压倒了时间顺序原则的要求。其次从情感词语的控制力角度,发现情感词对小句宾语的控制力整体偏弱。接着从小句宾语的现实与非现实、情感词的叙实性语义等方面,发现现实、非现实小句在去句化程度方面有差别。最后分析了部分小句宾语的名词化倾向及制约因素。 第五章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价值及不足。
【关键词】:情感形容词 界定 语料库 宾语 控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现代汉语情感形容词研究综述10-17
- 1.1.1 情感形容词的命名研究10-11
- 1.1.2 情感形容词的界定研究11-13
- 1.1.3 情感形容词的句法功能研究13-14
- 1.1.4 情感形容词的语义研究14-16
- 1.1.5 情感形容词的构式研究16-17
- 1.1.6 情感形容词的语用研究17
- 1.2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17-18
- 1.2.1 情感形容词的鉴别标准及范围不清17
- 1.2.2 情感形容词的句法功能研究有待深入17-18
- 1.2.3 制约情感形容词功能的认知语用机制有待挖掘18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8-19
- 1.3.1 研究内容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4 语料来源19-20
- 第二章 情感形容词的界定20-33
- 2.1 情感形容词的由来及命名20-22
- 2.1.1 心理动词与心理形容词20
- 2.1.2 心理形容词、情绪形容词与情感形容词20-22
- 2.2 情感形容词的界定22-33
- 2.2.1 已有的鉴别框架及问题22-23
- 2.2.2 基于语义特征的句法测试框架的制定23-31
- 2.2.3 关于情感形容词的一些思考31-33
- 第三章 情感形容词带宾语能力考察33-47
- 3.1 宾语和补足语33-34
- 3.2 情感形容词带宾语能力的统计分析34-42
- 3.2.1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34-35
- 3.2.2 调查结果35-42
- 3.3 情感形容词带体宾的语体制约因素42-47
- 3.3.1 语体与语法规律的关系42
- 3.3.2 情感形容词带体宾的语体环境42-47
- 第四章 情感形容词带小句宾语47-62
- 4.1 概念整合、小句整合与去句化47-51
- 4.1.1 概念整合与小句整合47
- 4.1.2 小句整合过程中的去句化47-49
- 4.1.3 时间顺序原则与概念整合49-51
- 4.2 情感形容词的控制度51-54
- 4.2.1 控制度概念51-52
- 4.2.2 情感形容词的宾语控制度52-54
- 4.3 小句宾语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54-59
- 4.3.1 现实与非现实范畴54
- 4.3.2 情感形容词所带小句宾语的现实与非现实性54-57
- 4.3.3 情感形容词的叙实性分析57-59
- 4.4 小句宾语的名词化倾向59-62
- 4.4.1 小句宾语的进一步整合趋势59
- 4.4.2 名词化表现59-61
- 4.4.3 小句宾语名词化的条件61-62
- 第五章 结语62-65
- 5.1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价值62-64
-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64-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录:情感形容词词表68-70
- 后记70-71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梅;;谈汉语的心理动词[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2 张伯江;;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3 聂汉琳;;形容词带宾语与创新原则[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1期
4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J];中国语文;2000年05期
5 王冬梅;;动词的控制度和谓宾的名物化之间的共变关系[J];中国语文;2003年04期
6 方梅;;认证义谓宾动词的虚化——从谓宾动词到语用标记[J];中国语文;2005年06期
7 赵春利;;情感形容词与名词同现的原则[J];中国语文;2007年02期
8 袁毓林;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9 缪俊;;心理态度形容词[J];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05期
10 韩蕾;;事件名词研究综论[J];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805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0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