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语用学视角研究电视访谈中的模糊限制语

发布时间:2017-09-07 02:39

  本文关键词:从语用学视角研究电视访谈中的模糊限制语


  更多相关文章: 模糊限制语 英语电视访谈 语用分析 语用功能


【摘要】:模糊限制语是一种模糊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尤其是电视访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已对模糊限制语这一语言现象展开研究和探索。自1972年Lakoff首次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语言学概念以来,学者们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逐步扩大,并将其与语言学其他领域如语义学,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等相结合。伍铁平首次将扎德的模糊集理论引入中国,为此后国内模糊限制语研究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访谈中交际双方都会使用一些交际策略帮助其完成交际目标,使谈话顺利进行,其中模糊限制语就是最为常见且有效的策略之一。模糊语言及其在电视访谈中的功能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但纵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我们发现从语用学角度对英语电视访谈中的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尚有很大研究的空间。因此,对英语电视访谈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语用学研究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本文选用中国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杨澜访谈录》为语料来源,以H. P.Grice的合作原则,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这一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从2001到2013年间的三十篇英文访谈作为基本语料,通过对该访谈录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进行语用分析,讨论并总结模糊限制语在英语电视访谈中的语用功能。我们发现,在英语电视访谈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达到提高说话者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保护双方的面子,缩短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距离,显示礼貌和尊敬等八个积极的语用效果。然而本研究也发现,模糊限制语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导致负面交际功能。因此,我们应注意在英语电视访谈中恰当使用这一交际策略。 对英语电视访谈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语用分析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电视访谈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的理解,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更恰当地使用这一交际策略。同时,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对英语电视访谈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研究尚未出现,本文希望能够填补该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白。因此,本文对语用学以及言语交际都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英语电视访谈 语用分析 语用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30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Contents9-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3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3-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32
  • 2.1 Panorama of hedges14-17
  • 2.1.1 Definition of hedges14-15
  • 2.1.2 Taxonomy of hedges15-17
  • 2.2 Reviewing studies on hedges17-24
  • 2.2.1 Pre-Lakoff’s studies on hedges17-19
  • 2.2.2 Lakoff’s studies on hedges19-20
  • 2.2.3 Post-Lakoff’s studies on hedges20-22
  • 2.2.4 Researches of hedges at home22-24
  • 2.3 Reviewing studies on television interview talks24-27
  • 2.3.1 Studies on interview talk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24-26
  • 2.3.2 Abrief account of “Yang Lan One on One”26-27
  • 2.4 Pragmatic theories applied in the study27-31
  • 2.4.1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27-29
  • 2.4.2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29-30
  • 2.4.3 Brown & Levinson’s Face Theory30-31
  • 2.5 Summary31-32
  • Chapter Three PragmaticAnalysis of Hedges in TV Interview Talks32-53
  • 3.1 Panorama of statistics of hedges in “Yang Lan One on One”32-36
  • 3.2 Pragmatic approaches to hedges in “Yang Lan One on One”36-52
  • 3.2.1 Hedges and Cooperative Principle36-41
  • 3.2.2 Hedge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41-48
  • 3.2.3 Hedges and Face Theory48-52
  • 3.3 Summary52-53
  • Chapter Four Pragmatic Functions of Hedges in TV Interview Talks53-63
  • 4.1 Positive functions of hedges in TV interview talks53-61
  • 4.1.1 Improvement of credibility and precision53-54
  • 4.1.2 Information adequacy54-55
  • 4.1.3 Protection for the speaker’s and the hearer’s faces55-56
  • 4.1.4 Distance shortening56-57
  • 4.1.5 Embodiment of politeness and respect57-58
  • 4.1.6 Remedy for the deficiency in knowledge58-59
  • 4.1.7 Acceptability enhancement59-60
  • 4.1.8 Reduction of the speaker’s responsibility60-61
  • 4.2 Negative functions of hedges in TV interview talks61
  • 4.3 Summary61-63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3-66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63-64
  • 5.2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64-65
  •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65-66
  • References66-71
  • Appendix71-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光武;模糊限制语与交际目的[J];福建外语;1999年04期

2 黄锦如,陈桦;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汉桂民;毛丽丽;;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会话修正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盛永生;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基本话目分析[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戴秋菊,郭婷;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高晓芳,张琴;模糊限制语:分类与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陈治安,冉永平;模糊限制词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8 邵严毅;试论模糊限制语在政治演说中的语用功能[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周瑞琪;模糊限制语间接性的语用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3期

10 何济生,姜晓惠;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特征及分类[J];山东外语教学;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806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06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5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