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方言语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04:02
本文关键词:祁东方言语音比较研究
【摘要】:近年来,有关祁东方言的研究主要是立足祁东洪桥,用传统的方言研究方法调查、描写祁东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研究并不全面。本文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祁东方言各区话之间的异同,重点从语音学的角度研究东西中区话的不同之处。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搜集相关语料,运用语音实验方法加以对比分析。按声母、韵母、声调的顺序对比内部各区的异同。声母重点比较了古泥母、来母、日母、疑母字今读在各方言点的差异,通过语音实验测量古全浊声母字的VOT值证实古全浊声母实际并非为“带声”,通过测量H1-H2值发现其实为“驰声”;韵母方面比较了古臻合三、梗合三、古蟹摄、止摄合口三等今读情况,重点探讨了高元音[i]擦化的具体音值及擦化范围在祁东方言内部的差异,发现祁东话[t]组声母受其影响而产生音变;用实验的方法测量出个方言点声调的基频值,发现祁东方言东区话及中部话入声调保留,不分阴阳调类,但是西区步云桥话阳入与阳去合并的语音事实。同时,各方言点的声调调型及具体调值略有差异。 全文一共四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祁东县地理、历史沿革、人口、语言使用状况,本课题研究现状、语料来源、研究意义及方法。 第二章描写祁东方言东西中区音韵系统,按声母、韵母、声调顺序描写了祁东洪桥、步云桥、灵官、黄土铺四地的音系,并归纳了四地共同的语音特点。 第三章按声韵调顺序比较了四个方言点的内部语音差异。通过比较古泥母、来母、日母、疑母字今读在祁东各方言点的差异,我们发现祁东东区受北方方言影响大于西区、中区,导致其音变现象与北方方言同。通过语音实验测量古全浊声母字的VOT值及H1-H2值发现其实为“驰声”而非“带声”。韵母方面,祁东方言内部各区在古臻合三、梗合三、古蟹摄、止摄合口三等今读情况存在差异。高元音[i]在祁东方言中擦化为[],元音[i]擦化导致声母由[t]>[]。但是声母擦化范围不同,,其中祁东西区步云桥及东区灵官声母擦化范围大于东区洪桥及中区步云桥。声调分化情况大致相同:平分阴阳;阳上归去,少量字仍读上声;去分阴阳,且阴高阳低;入声调保留且不分阴阳,但西区入声调只保留阴调类,阳入与阳去调合并。 第四章描写祁东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现象并归纳同音字表。东区、中区话的疑母字无论文读还是白读都是零声母,而西区的文读念零声母,白读念[]声母。来母字文读与西区话同,白读东区念[l]声母,西区、中区话念[]或[n]声母。中古精组字,西区、中区话文读念[],白读念[],而东区文读相同,白读念[x]。 最后是文章的结语部分,主要总结本文的观点。本文认为祁东方言内部各区存在的差异在声母、韵母、声调上均有体现。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除了与方言内部的发展演变有关,还与方言接触、地域、历史、人文、经济、及受普通话影响的程度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祁东方言 语音 基频 实验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祁东地理历史人口及语言使用概况12-14
- 1.1.1 祁东地理历史概况12
- 1.1.2 祁东人口及语言使用情况12-14
- 1.2 祁东方言音韵比较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及方法14-18
- 1.2.1 祁东方言音韵比较研究现状14-16
- 1.2.2 本文研究的意义16-17
- 1.2.3 本文研究的方法17-18
- 1.3 语料来源18-20
- 1.3.1 发音人18-19
- 1.3.2 发音材料19
- 1.3.3 音标符号19-20
- 第二章 祁东方言语音系统20-35
- 2.1 声母20-24
- 2.1.1 祁东洪桥话声母20-21
- 2.1.2 祁东步云桥话声母21-22
- 2.1.3 祁东灵官话声母22-23
- 2.1.4 祁东黄土铺话声母23-24
- 2.2 韵母24-28
- 2.2.1 祁东洪桥话韵母24-25
- 2.2.2 祁东步云桥话韵母25-26
- 2.2.3 祁东灵官话韵母26-27
- 2.2.4 祁东黄土铺话韵母27-28
- 2.3 声调28-30
- 2.3.1 祁东洪桥话声调28
- 2.3.2 祁东步云桥话声调28-29
- 2.3.3 祁东灵官话声调29-30
- 2.3.4 祁东黄土铺话声调30
- 2.4 祁东方言语音特点30-35
- 2.4.1 祁东方言声母特点30-31
- 2.4.2 祁东方言韵母特点31-33
- 2.4.3 祁东方言声调特点33-35
- 第三章 祁东方言语音比较研究35-64
- 3.1 声母比较研究35-49
- 3.1.1 古泥母今读比较35-36
- 3.1.2 古来母今读比较36-40
- 3.1.3 古日母今读比较40-42
- 3.1.4 古疑母今读比较42-44
- 3.1.5 古影母今读比较44-45
- 3.1.6 浊音“不浊”45-49
- 3.2 韵母比较研究49-54
- 3.2.1 通摄今读比较49
- 3.2.2 古臻合三、梗合三今读比较49-50
- 3.2.3 高元音[i]擦化问题50-53
- 3.2.4 古蟹摄、止合三今读比较53-54
- 3.3 声调比较研究54-63
- 3.3.1 祁东方言声类比较54-56
- 3.3.2 祁东方言声调实验研究56-63
- 小结63-64
- 第四章 祁东方言文白异读及同音字表64-92
- 4.1 祁东方言文白异读64-76
- 4.1.1 声母文白异读64-69
- 4.1.2 韵母文白异读69-74
- 4.1.3 声调文白异读74-76
- 4.2 祁东方言同音字表76-92
- 结论92-94
- 参考文献94-97
- 致谢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杰瑞;;汉语方言田野调查与音韵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士元;刘汉城;张文轩;;声调的音系特征[J];国外语言学;1987年01期
3 彭建国;彭泽润;;湖南方言历史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蒋军凤;;论湘语研究的领域拓展问题[J];文史博览;2006年22期
5 李荣;汉语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J];方言;1985年02期
6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J];方言;1985年04期
7 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年04期
8 鲍厚星,陈立中,彭泽润;二十世纪湖南方言研究概述[J];方言;2000年01期
9 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5年03期
10 陈晖;;古全浊声母在湘方言中的今读音情况[J];方言;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07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0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