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延长(城关)方言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07:34

  本文关键词:延长(城关)方言语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延长(城关)方言 语音系统 入声 比较 文白异读


【摘要】:延长县位于延安市的东部,其方言处于陕北晋语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 本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介绍延长的地理位置、人口和历史沿革,说明延长方言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最后记录了本论文涉及的发音合作人。 第二章描写延长(城关)方言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声韵调配合关系;分析延长(城关)方言的语流音变,包括轻声、非重叠两字组和重叠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儿化;分析古上声、古去声在延长(城关)方言语流音变中的差别。 第三章是延长(城关)方言同音字汇。 第四章分析延长(城关)方言的入声字,包括延长(城关)方言中今读入声的字、延长(城关)方言中舒化的入声字、延长(城关)方言中舒入两读字与舒声促化字。 第五章将延长(城关)方言与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进行比较,包括声、韵、调三方面。首先从中古音出发看今延长(城关)方音的分合;然后从延长(城关)今音出发,与中古音进行对照,看其来源。 第六章是延长方言的内部比较,包括古臻摄字今韵母读音差异、古宕摄字今韵母读音差异、古蟹止摄合口字今读音差异、声调差异,并根据其差异将延长方言分为三片。 第七章分析延长(城关)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现象及其语音层次。
【关键词】:延长(城关)方言 语音系统 入声 比较 文白异读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延长县的地理、人口和历史沿革8-9
  • 1.1.1 延长县的地理与人口状况8
  • 1.1.2 延长县的历史沿革8-9
  • 1.2 延长方言的研究现状9-11
  • 1.3 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11-13
  • 1.3.1 选题意义11-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3.3 语料来源13
  • 1.4 发音合作人13-15
  • 第二章 延长(城关)方言音系15-38
  • 2.1 延长(城关)方言的声韵调15-16
  • 2.1.1 声母15
  • 2.1.2 韵母15-16
  • 2.1.3 声调16
  • 2.2 延长(城关)方言的声韵调配合关系16-22
  • 2.2.1 声韵配合表16-17
  • 2.2.2 声韵调配合表17-22
  • 2.3 延长(城关)方言的语流音变22-38
  • 2.3.1 轻声23-25
  • 2.3.2 连读变调25-31
  • 2.3.3 儿化31-32
  • 2.3.4 古上声、古去声语流中的差别32-38
  • 第三章 延长(城关)方言同音字汇38-56
  • 第四章 延长(城关)方言中的入声字56-63
  • 4.1 延长(城关)方言中今读入声的字56-58
  • 4.2 延长(城关)方言舒化的入声字58-61
  • 4.3 延长(城关)方言中舒入两读字和舒声促化字61-63
  • 4.3.1 延长(城关)方言存在舒入两读的字61-62
  • 4.3.2 延长(城关)方言中的舒声促化字62-63
  • 第五章 延长(城关)方言与中古音的比较63-94
  • 5.1 声母比较63-74
  • 5.1.1 声母的古今比较63-73
  • 5.1.2 声母的特点73-74
  • 5.2 韵母的比较74-85
  • 5.2.1 韵母的古今比较74-85
  • 5.2.2 韵母的特点85
  • 5.3 声调的比较85-94
  • 5.3.1 声调的古今比较85-93
  • 5.3.2 声调的特点93-94
  • 第六章 延长方言的内部差异94-103
  • 6.1 古臻摄字今韵母读音的差异94-95
  • 6.2 古宕摄字今韵母的读音差异95-98
  • 6.3 古蟹止摄合口字今读音差异98-99
  • 6.4 声调差异99-103
  • 第七章 延长(城关)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现象103-111
  • 7.1 延长(城关)方言声母的文白异读103-104
  • 7.2 延长(城关)方言韵母的文白异读104-106
  • 7.3 延长(城关)方言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106-111
  • 7.3.1 声母的历史层次106-107
  • 7.3.2 韵母的历史层次107-111
  • 参考文献111-11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13-114
  • 致谢1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正辉;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J];方言;1984年02期

2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3 张盛裕;张成材;;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2期

4 侯精一;;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5 刘育林;陕北方言略说[J];方言;1988年04期

6 邢向东;郭沈青;;晋陕宁三省区中原官话的内外差异与分区[J];方言;2005年04期

7 邢向东;;陕西省的汉语方言[J];方言;2007年04期

8 黑维强;;陕北绥德河底方言的文白异读[J];方言;2010年04期

9 杨春霖;;陕西方言内部分区概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10 侯精一;;平遥方言的文白异读[J];语文研究;1988年02期



本文编号:808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08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