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青藏高原的骨系血亲氏族——以语言学视角探古羌人渊源
本文关键词:“羌”■:青藏高原的骨系血亲氏族——以语言学视角探古羌人渊源
【摘要】:汉文史籍记载中的古羌人种属繁多,后人关于其起源的研究多以"西方牧羊人也"之表意为基调。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羌"记音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对比"羌"■在汉、藏文中的含义和变化,认为象形文字甲骨文之"羌"在与青藏高原南下族群接触后被用来记音,后世史家在研究过程中则忽略了这一可能性。而古藏文中的"羌"■即现代藏文的"仓"■,意为"骨系血亲氏族",不仅揭示了古羌人的渊源,还原了古羌人社会早期的发展状况,还在客观上解释了羌人何以种属繁多的根本原因。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关键词】: 羌 藏文 社会形态 氏族
【分类号】:H274;K289
【正文快照】: 古羌人为藏族之直系先民汉文古籍中对羌人的记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朝代的更替由近及远的,它与中原政权由弱小变强大,,不断向外拓边的进程是同步的。殷商卜辞中所记载的“羌”指的是分布在今河南、山西的羌人部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文献中所记载的“羌”指的是分布在关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才让太;;藏文起源新探[J];中国藏学;1988年01期
2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贤者喜宴■》摘译[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陈丕武;;论王僧孺的丽逸诗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宋丁羿;;史料利用与儒家《春秋》学的形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4 方松;;《论语》的判断句[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秦开凤;;论黄帝祭祀的政治文化功能——以现存公祭黄帝陵之祭文为分析基础[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李明;;《棇之战》词语教学札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7 杨涛;;从“路程”到指南看道德观的变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8 李昌礼;;试论《九歌》“托以讽谏”的思想内涵[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杨辉;;先秦礼教与乐教之关系及地位变迁考[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强;道德伦理的政治化与秦汉统治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杨铭;;唐代西北民族的“吐蕃化”及其对藏族形成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廖名春;;《左传》、《国语》易筮言“八”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北村一仁;;南北朝时期的“荒”[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葛志毅;;释炎帝神农氏[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7 朱悦梅;;多元宗教文化影响下吐蕃职官管理制度的形成[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兰兰;宋元时期西藏止贡噶举派历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吴迪;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吕全义;《臣辰v伞访难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蓬克;“礼”和“礼”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闻宥;;论所谓南语[J];民族语文;1981年01期
2 山口瑞凤;刘援朝;;《三十颂》与《性入法》成书年代考——兼论吞弥三布扎在世年代[J];西藏研究;198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生;;藏文号码代字及其计算机排索[J];语言研究;1983年02期
2 郑张;尚芳;;上古汉语的S-头[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3 王启龙;民国时期的藏语言文字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戴忠沛;;藏文注音西夏文残片的分类和来源[J];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5 多杰卓玛;;现代藏语词语信息库构建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0年07期
6 完玛冷智;;更敦群培大师对藏语言文字研究的学术贡献[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7 达哇彭措;;藏文字处理元辅音可搭配形式统计[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8 申新泰;藏语语法教学中的继承和创新问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9 胡书津 ,于康容;藏文文法“Ia Sgra”格助词语法意义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4年02期
10 根敦群培 ,陈金钟;藏文的由来与演变[J];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李保利;俞士汶;兰措吉;;基于格助词和接续特征的藏文自动分词方案[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孙伯君;;《西番译语》藏文前加字的对音[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3 向光忠;;释“姓”与“氏”之文字构造与文化蕴涵[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李树兰;;满文藻饰词研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5 芒·牧林;;古突厥文来源新探[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哈斯巴特尔;;文化视角下的文字与语言比较研究(内容提要)[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杜鹃;;汉之前的汉字统一与规范[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江荻;;藏语语法词典的构建方法:词条与文本互动[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扎洛;索南仁欠;;汉藏机器翻译中复句的翻译规则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殷建民;;基于ISO10646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排版技术研究[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吉 边巴次仁;藏文走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化前列[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记者 朗杰 裘立华;藏文词典越来越厚[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德吉邋刘铮 胡星;藏文在信息化时代得到传承和发展[N];人民日报;2008年
4 王坤宁;国家投千万元编纂《藏文大辞典》[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5 钱学雁;《藏文大辞典》编纂工作启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6 闻泽;西藏藏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N];中国电子报;2008年
7 记者 冯晓芳 李华颖;我国藏文信息处理技术日臻完善[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晓勇 实习生 关茹;千年瑰宝焕新彩[N];西藏日报;2009年
9 胡德康;切实规范藏文用字 努力提高城市品位[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10 记者 王慧芳;藏文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工作总结会召开[N];中国电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那加才旦;古代藏语文研究(7-11 A.D.)[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多杰东智;藏语安多方言动词的自主非自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乌力吉白乙拉;八思巴文变形体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王新华;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塔娜;锡埒图·固什译《米拉日巴传》语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林巽培;回鹘文慈恩传转写与汉字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普布旦增;藏文自动分词技术方法研究[D];西藏大学;2010年
2 尼马才让;藏文书面语发展历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羊毛卓么;藏文词性自动标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藏大学;2012年
4 叶西切忠;基于web的藏文文本自动分类研究与实现[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5 刘欣;历史文化语境下的语义变迁[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格桑多吉;基于Linux的藏文本地化研究[D];西藏大学;2008年
7 多杰;敦煌藏文献中道歌之发展及其思想艺术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8 尼玛扎西;汉藏在线翻译多媒体电子词典设计研究与实现[D];西藏大学;2008年
9 何向真;多语言电子词典构建[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道杰本;藏文副词的语法功能属性库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5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1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