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标紧缩复句量范畴分析与构式语块教学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19:03
本文关键词:有标紧缩复句量范畴分析与构式语块教学法研究
【摘要】:本文假设各有标紧缩复句都蕴含量的关系,其中量的存在和作用方式则各有差异。这种与“量”有关的语义关系进入紧缩形式中,紧缩形式就成为其载体,而这时句法的强制性就会发生作用。可以说,这是一个语义和句法互动、共演的过程。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揭示紧缩复句的心理现实性,据此再总结出相应的量变图式,并将其应用于构式语块教学法中。 本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起、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等内容,接下来对国内量范畴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简要介绍,另一方面对紧缩复句及紧缩格式、留学生习得紧缩复句研究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回顾了以语义或功能驱动的汉语句式教学研究。 第2章首先将《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适用于量范畴分析的8种紧缩复句按照语义等方面的特征分为了四大类:“一就”格式、“也”字相关格式(“动词+疑问代词+也+”、“再也”)、倚变格式(“越越”和“愈(是)愈(是)”)、动词复现格式(“动词1+都不(没)+动1”、“动词1+就+动(宾)1,别(甭)”、“动词1+就+动1+个+补语”),然后从量范畴的角度分析了各格式的深层认知动因,并基于认知动因总结了相应的量变图式。 第3章全面展开了基于量范畴分析的有标紧缩复句教学研究。我们把构式语块教学法与量范畴分析的成果结合,,按照构式语块教学法的流程将有标紧缩复句分为了若干个构式,并进行了语块切分操作,旨在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直接可用的研究性教学资源。 最后,我们就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方向展望,如紧缩复句的主观性研究、繁化研究等。
【关键词】:紧缩复句 量范畴 量变图式 构式语块教学法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0.1 选题缘起及研究价值9-10
- 0.2 理论基础10
- 0.3 研究对象及范围10-13
- 0.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13-14
- 1 相关研究综述14-21
- 1.1 汉语语义范畴及研究综述14-15
- 1.2 汉语量范畴及研究综述15-18
- 1.3 紧缩复句及其研究综述18-19
- 1.4 语义/功能驱动的汉语句式教学法研究综述19-21
- 2 有标紧缩复句量范畴认知动因分析21-41
- 2.1 “一 就 ”格式分析22-25
- 2.1.1 一(动作动词)就(动作动词)22-24
- 2.1.2 一(感官动词)就(心理动词)24
- 2.1.3 一(非瞬时动词)就(数量短语)24-25
- 2.2 “越 越 ”、“愈(是) 愈(是) ”格式分析25-27
- 2.3 “也”字相关格式分析27-34
- 2.3.1 再 也28-32
- 2.3.2 动词+任指疑问代词+也+动词词组32-34
- 2.4 动词复现格式分析34-41
- 2.4.1 动词 1+都不(没)+动 134-36
- 2.4.2 动词(宾)1+就+动(宾)1,别(甭)36-37
- 2.4.3 动词 1+就+动 1+个+补语37-41
- 3 基于量范畴分析的有标紧缩复句教学研究41-52
- 3.1 语义范畴驱动的汉语句式教学的重要性41
- 3.1.1 语义/功能驱动的汉语句式教学系统建立的可行性41
- 3.1.2 基于语义范畴建立汉语句式教学系统的重要性41
- 3.2 构式语块教学法应用于有标紧缩复句教学的优势41-44
- 3.2.1 构式语块教学法简说41-42
- 3.2.2 构式语块教学法的优势42-43
- 3.2.3 构式语块教学法的局限43-44
- 3.2.4 有标紧缩复句量范畴分析之于构式语块教学的促进44
- 3.3 有标紧缩复句的“构式语块教学法”再分类44-50
- 3.3.1 紧接构式44-46
- 3.3.2 倚变构式46-47
- 3.3.3 比较构式47-48
- 3.3.4 动词同形异质构式48-50
- 3.4 小结50-52
- 结束语52-54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陈鸿瑶;;副词“也”主观性的认知解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4 李讷,石毓智;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5 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6 李卫中;“非A不B”与“不X不Y”格式的比较[J];汉语学习;2002年03期
7 王圣博;;试论“V也/都VP”的构造特征及其“也”、“都”的表达功用[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8 胡明扬;语义语法范畴[J];汉语学习;1994年01期
9 李宇明;主观量的成因[J];汉语学习;1997年05期
10 温云水;;现代汉语句型与对外汉语句型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5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1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