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翻译、信仰与理性——奥古斯丁与哲罗姆关于“字对字”与“意对意”的分歧

发布时间:2017-09-09 19:38

  本文关键词:翻译、信仰与理性——奥古斯丁与哲罗姆关于“字对字”与“意对意”的分歧


  更多相关文章: 信仰 理性 奥古斯丁 哲罗姆 字对字 意对意


【摘要】:在信仰与理性相互交织的中世纪,围绕"字对字"和"意对意"的讨论不是限于"如何译"等翻译方法层面的论辩,而是思辨性的、形而上学的。奥古斯丁坚持信仰先于理解,强调人类的思想和语言具有天生的缺陷,推崇"字对字"的翻译。哲罗姆遵从理性,强调译者的个人理解、翻译的两难以及意义与语词的合一,进一步确立了"意对意"这一核心概念。厘清奥古斯丁与哲罗姆关于"字对字"和"意对意"的阐述和分歧,一方面能较为清晰地呈现出信仰与理性等社会主导观念对翻译观念和翻译理论之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避免现代译学的影响,更为深入地理解"字对字"、"意对意"等在现代译学中内涵已经发生巨大改变的重要概念。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信仰 理性 奥古斯丁 哲罗姆 字对字 意对意
【基金】:2012年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外国语言文学”资助,项目编号:2012XWD-S0502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引言“字对字”(verbum pro verbo)和“意对意”(sensum desensu)是翻译理论中一对十分重要的二元对立概念,一直以来被视为“直译”、“意译”概念的最初形式。而在无数有关“字对字”和“意对意”的讨论中,奥古斯丁(Augustine)与哲罗姆(Jerome)两人关于上述两个概念的阐发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吉辉;关于“肯定∶否定”反义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2 王晓红;;公文修辞的理性、情感和美感蕴涵[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姚小平;;古罗马语言学一瞥[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4 许朝阳;;虹的中外文化特征类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娟;马少彪;马少虎;;从回族语言解读其民族认同[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周邵玲;贾德江;;论翻译中文本阐释的理性和尺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杨艳玲;;试谈语感的培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3期

8 潘道正;;西方语境中的“意象”[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落落;信仰的蓝色[J];初中生;2005年Z3期

10 ;名人名言[J];世纪行;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珂;;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基础:Harry Triandis主观文化理论框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涂万作;;行走写作:人文精神与山水的对话[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蔡丽玲;;试论十字街头写作的人文理性[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应学凤;;说“抓狂”[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任晓明;谷飙;;博弈论视野中的语用悖论[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6 刘向政;;从“to own goal”到“乌龙球”,,试析汉语文化的“圆融”特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徐英;;新闻翻译中的框架重构问题[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8 张庆旭;;中国刑事法中“可以”一词考究[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晓娜;;80年代修辞学研究方法之管见——兼评王希杰先生的《论双关》[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10 朱海燕;刘丰;;英语俚语和汉语习语:中美亚文化群的一面镜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康震;引导理性、学术地研读[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王新友;“法商”入选教育部汉语新词[N];检察日报;2007年

3 姜成强 周万龙 记者 罗光德;南丝路上的“活化石”[N];雅安日报;2005年

4 记者 廖翊;李锐:“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漳州话的禁忌语和委婉语[N];闽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哲杰;魏晋六朝与晚期罗马的文化语言活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广勇;理性教育批评的期待[D];河南大学;2009年

2 冷新吾;语言规范层次性的个案分析[D];广州大学;2007年

3 文林;语言的发现[D];四川大学;2007年

4 郭绪文;汉语书面广告语文化价值观变迁的历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高术;交往理性与建构的翻译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露;走向自由:非构思写作学与自发秩序理论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阳;词汇符号中的象似性和任意性纵览[D];四川大学;2003年

8 钱茂华;翻译研究: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D];河南大学;2004年

9 刘新华;论党报和大众化报纸社论的写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海波;语言游戏论与自然语言量化结构[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22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22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9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