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大学生泰、汉翻译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0 00:36
本文关键词:泰国大学生泰、汉翻译偏误分析
【摘要】:自从北京语言大学鲁健骥教授从国外引进了“偏误”和“偏误分析”概念后,国内很多从事语言研究的学者们也相继开始了“偏误”研究之旅,这方面的很多学术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以得知从翻译角度出发进行的偏误分析研究并不是很多,尤其以语言学为导向的翻译研究,泰、汉翻译方面研究也不是很多。事实上,泰国学生在开始学习汉语的时候,不可能具有熟练的汉语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所以在泰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往往更多的先是依照他们的母语泰语组织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再翻译成汉语,那么在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在翻译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误。 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偏误分析研究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客体,而针对泰国学生的泰、汉翻译却是一个相对新的研究方向。本论文结合偏误分析理论、对比语言学理论以及语用学理论,以整理出来的泰国曼谷博仁大学经贸中文系中文翻译课的语料为参考资料,针对泰国大学生在泰、汉翻译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绪论部分简单扼要的介绍了此课题研究的意义、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另外,介绍了与语言学相关的偏误分析理论、对比语言学理论以及语用学理论。第二章通过对2009级曼谷博仁大学经贸中文系学生中文翻译课的期末、期中试卷、小考以及平时的作业为语料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后,从语法、词汇、标点符号、语篇连接手段及语用翻译偏误等几方面进行偏误类型的分析研究。第三章从直观和客观两方面出发针对泰国学生在泰、汉翻译过程中偏误的成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母语负迁移、学生个体因素、两国文化差异、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乏味和缺乏系统科学的翻译教材以及大脑思维心理差异几个方面出发对造成偏误的原因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第四章为了寻求减少偏误的形成的概率,从学生、教师和教材三个角度为出发点,分别阐述了如何对泰国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偏误进行改进,学生不仅要加强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文化的学习,任课老师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双语能力,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为泰、汉翻译教学的研究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最后一章在对前面几章节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本毕业论文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泰国学生 习得调查 泰语 翻译 偏误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现状13-15
- 1.3 基本方法及思路15-16
- 1.4 相关理论基础16-19
- 第二章 泰国大学生泰、汉翻译偏误情况分析19-44
- 2.1 汉语语法翻译偏误19-31
- 2.1.1 遗漏偏误19-23
- 2.1.1.1 虚词遗漏情况19-21
- 2.1.1.2 补语遗漏情况21-22
- 2.1.1.3 动词遗漏情况22
- 2.1.1.4 介词遗漏情况22-23
- 2.1.2 误加偏误23-24
- 2.1.2.1 句子成分误加情况23
- 2.1.2.2 虚词误加情况23-24
- 2.1.3 误代偏误24-26
- 2.1.3.1 词语误代情况24-25
- 2.1.3.2 语法形式误代情况25
- 2.1.3.3 句式误代情况25-26
- 2.1.4 错序偏误26-31
- 2.1.4.1 定语错序情况26-28
- 2.1.4.2 状语错序情况28
- 2.1.4.3 主谓错序情况28-29
- 2.1.4.4 介词错序情况29
- 2.1.4.5 补语错序情况29-30
- 2.1.4.6 并列成分错序情况30-31
- 2.1.4.7 离合词错序情况31
- 2.2 词汇翻译偏误分析31-35
- 2.2.1 汉字书写偏误31-33
- 2.2.2 词语使用偏误33-35
- 2.2.2.1 动词误用、误加33-34
- 2.2.2.2 量词误加34
- 2.2.2.3 代词误用34-35
- 2.2.2.4 介词、助词、连词误用35
- 2.3 语篇连接翻译偏误分析35-40
- 2.3.1 标点符号偏误35-39
- 2.3.1.1 标点符号书写情况36-37
- 2.3.1.2 标点符号错用情况37-38
- 2.3.1.3 标点符号漏用情况38
- 2.3.1.4 标点符号多加情况38-39
- 2.3.2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39
- 2.3.3 指示语偏误39
- 2.3.4 逻辑语义偏误39-40
- 2.4 语用翻译偏误40-44
- 2.4.1 语境翻译偏误分析40-41
- 2.4.2 跨文化语用翻译偏误分析41-42
- 2.4.3 关联理论语用翻译偏误分析42
- 2.4.4 礼貌合作原则语用偏误偏误分析42-44
- 第三章 泰国大学生泰、汉翻译偏误成因分析44-51
- 3.1 语言及文化差异的影响44-47
- 3.1.1 母语干扰44-46
- 3.1.2 文化差异46-47
- 3.2 教与学两方面的影响47-48
- 3.2.1 学生个体因素差异47-48
- 3.2.2 教师教学单一模式化48
- 3.3 缺乏系统科学的翻译教材48-49
- 3.4 大脑思维心理过程差异49-51
- 第四章 应对泰、汉翻译偏误的策略51-55
- 4.1 加强学生语言文化及翻译技能的学习51-52
- 4.1.1 提高汉语基础知识水平51
- 4.1.2 加强对文化知识的了解51-52
- 4.1.3 增强对翻译技能的学习52
- 4.2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52-54
- 4.2.1 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52-53
- 4.2.2 丰富翻译教学方式53
- 4.2.3 及时归纳纠正学生的偏误53-54
- 4.3 提高教材设计质量54-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娜;;泰国语言史及中泰交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孙益欣;;从汉泰语言差异看对泰汉语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3 邓丽娜;厉芹;;泰语与汉语的同异性与对泰汉语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袁芳;;探析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用失误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10期
5 黄进炎;;教学中的泰语翻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易朝晖;评介泰国三部重要的语法著作[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赵丽梅;;泰国学生汉语语法学习中的偏误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4期
8 卿雪华;王周炎;;泰国学生汉语词类误用浅析[J];民族翻译;2011年02期
9 张鹏;白小静;;汉、泰时间词对比分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俄多;;对泰语学习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2年34期
本文编号:823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2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