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新派南京话元音系统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02:25

  本文关键词:新派南京话元音系统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派南京话 元音系统 声学研究 音位 音素


【摘要】: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对新派南京话的元音系统进行了考察。南京话属于江淮官话区洪巢片,其语音特点在江淮官话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南京话曾有过多次调查记录,研究材料十分丰富,其对象多为老派南京话,视角多为耳听目辨的传统研究。在过去的一段历史里,南京曾是一个战乱频发、人口迁徙的多难城市。而现在,在战乱平息、移入人口稳定的和平年代,新一代南京人的口语系统渐趋稳定,具有一定的方言代表性,且比较好地反映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代人身上。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为新派南京话,将“新派”定义为出生年在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所说的方言。 汉语是典型的音节型语言,因此汉语的语音研究离不开音节结构。本文将新派南京话的47个韵母,按音节结构划分为V.VN.V?三种,分章节讨论单元音、二合元音(区分前响与后响)、三合元音,比较研究元音在不同音节环境中的声学性质。通过标准化分析,去除男女差异,本文验证了在新派南京话中,男性和女性在元音声学空间的分布形态上非常接近,性别因素并未给新派南京话的元音系统带来音系学意义上的差异。通过分析音段时长结构、共振峰数据与声学元音图等,本文认为新派南京话的元音系统中共有12个单元音音位/i/、/ι/、/ι/、/y/、/ε/、/a/、/o/、/(?)/、/u/、/(?)/、/(?)/、/e/与2个二合元音音位/ei/、/(?)u/,其中/e/不能独立构成单韵母,需要与/i/、/y/缉合,二合元音音位是一个动态的目标;将韵母[io(?)]、[io(?)]的介音[i]描写为[y]、归入音位/y/更加合适,即韵母[ioη].[io(?)]实际为[yo(?)]、[yo(?)]。 行文中,如无特别说明,本文的“南京话”均指“新派南京话”。此外,本文与万里阳《新派合肥话元音系统的实验研究》同属于社科院语言所创新工程“汉语方言的语音与语言调查研究”项目,元音实验研究概况与数据库建设部分为两人共同完成。
【关键词】:新派南京话 元音系统 声学研究 音位 音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图片索引8-11
  • 表格索引11-14
  • 第一章 绪论14-33
  • 1.1 元音实验研究概况14-18
  • 1.1.1 元音概述14-15
  • 1.1.2 元音的生理语音学研究15-16
  • 1.1.3 元音的声学语音学研究16-18
  • 1.2 南京话概况及其研究现状18-21
  • 1.2.1 南京和南京话概况18
  • 1.2.2 南京话的研究概况18-19
  • 1.2.3 新派南京话音系19-21
  • 1.3 新派南京话元音系统的实验研究方案21-33
  • 1.3.1 录音调查21-23
  • 1.3.2 数据库建设23-32
  • 1.3.3 实验研究模式32-33
  • 第二章 (C)V结构中的单元音声学实验研究33-46
  • 2.1 (C)V结构中的单元音共振峰数据分析33-35
  • 2.2 (C)V结构中的单元音声学元音图35-36
  • 2.3 (C)V结构中单字句与载体句的单元音声学比较36-42
  • 2.4 (C)V结构中的单元音标准化42-46
  • 第三章 (C)VN与(C)V(?)结构中的单元音声学实验研究46-59
  • 3.1 (C)VN与(C)V(?)结构中的单元音共振峰数据分析46-48
  • 3.2 (C)VN与(C)V(?)结构中的单元音声学元音图48-50
  • 3.3 单元音在不同语音环境下的比较研究50-57
  • 3.3.1 [(?)]、[(?)]、[a(?)]中的[a]与单元音[a]50-51
  • 3.3.2 [(?)]、[(?)]中的[(?)]与单元音[a]51-52
  • 3.3.3 [yn]、[y(?)]中的[y]与单元音[y]52-53
  • 3.3.4 [un]、[u(?)]中的[u]与单元音[u]53-54
  • 3.3.5 [o(?)]、[o(?)]中的[o]与单元音[o]、[(?)]54-55
  • 3.3.6 [in]、[i(?)]中的[i]与单元音[i]55-56
  • 3.3.7 [(?)]中的[(?)]与单元音[(?)]、[(?)]56-57
  • 3.4 讨论与小结57-59
  • 第四章 (C)V结构中的二合元音声学实验研究59-77
  • 4.1 (C)V结构中的二合元音音段时长结构分析59-66
  • 4.1.1 后响二合元音的音段时长结构分析59-63
  • 4.1.2 前响二合元音的音段时长结构分析63-66
  • 4.2 (C)V结构中的二合元音共振峰数据分析66-67
  • 4.3 (C)V结构中的二合元音声学元音图67-68
  • 4.4 (C)V结构中二合元音音段与单元音的比较研究68-75
  • 4.4.1 [ia]各音段与单元音[i]、[a]68-69
  • 4.4.2 [ua]各音段与单元音[u]、[a]69-70
  • 4.4.3 [uε]各音段与单元音[u]、[ε]70-71
  • 4.4.4 [i(?)]各音段与单元音[i]、[(?)]71-72
  • 4.4.5 [(?)u]各音段与单元音[(?)]、[u]72-73
  • 4.4.6 [ie]、[ye]和[ei]各音段与单元音[i]、[e]、[y]73-75
  • 4.5 讨论与小结75-77
  • 第五章 (C)VN与(C)V(?)结构中的二合元音声学实验研究77-97
  • 5.1 (C)VN与(C)V(?)结构中的二合元音共振峰数据分析77-80
  • 5.2 (C)VN与(C)V(?)结构中的二合元音声学元音图80-81
  • 5.3 (C)VN、(C)V(?)结构中的第一个元音音段与(C)V结构中单元音的比较研究81-89
  • 5.3.1 (C)VN、(C)V(?)结构中的第一个元音音段[i]81-85
  • 5.3.2 (C)VN、(C)V(?)结构中的第一个元音音段[u]85-88
  • 5.3.3 (C)VN、(C)V(?)结构中的第一个元音音段[y]88-89
  • 5.4 (C)VN、(C)V(?)结构中的第二个元音音段与(C)V结构中单元音的比较研究89-96
  • 5.4.1 (C)VN、(C)V(?)结构中的第二个元音音段[a]89-92
  • 5.4.2 (C)VN、(C)V(?)结构中的第二个元音音段[e]92-94
  • 5.4.3 (C)VN、(C)V(?)结构中的第二个元音音段[o]94-96
  • 5.5 讨论与小结96-97
  • 第六章 三合元音的声学实验研究97-103
  • 6.1 三合元音的共振峰数据分析97-98
  • 6.2 三合元音的声学元音图98-99
  • 6.3 三合元音各音段的比较研究99-101
  • 6.4 讨论与小结101-103
  • 总结和余论103-106
  • 参考文献106-109
  • 致谢1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华先;南京方言的轻声和入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杨清;“基本元音系统”问题争论述评[J];民族语文;1998年02期

3 邓兴锋;《南京官话》所记南京音系音值研究──兼论方言史对汉语史研究的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4 张家,

本文编号:834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34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