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有限任指构式的认知分析及学习难度考察

发布时间:2017-09-12 02:16

  本文关键词:有限任指构式的认知分析及学习难度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有限任指构式 主观性 学习难度


【摘要】:疑问代词任指用法2是一个表达有限任指含义的构式,其形成跟认知域内连接图式和"部分—整体"图式的整合有关,表达了说话人对所陈述事实的坚持态度。本文根据疑问代词在句子前后段所充当的成分是否相同以及前后段谓语是否相同这两个标准,将有限任指构式分为四类,以期降低学生对有限任指构式的学习难度,为有限任指构式的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
【关键词】有限任指构式 主观性 学习难度
【基金】: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现代汉语任指范畴研究”(项目编号:12QN013)的支持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零、引言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历来是研究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前贤对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分类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对疑问代词的两种任指用法基本达成了共识:任指用法1:由一个疑问代词和“也”或者“都”构成。例如:①你买什么都可以。②无论谁问她,她都不回答。任指用法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胡盛伦,王健慈;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及其句式[J];汉语学习;1989年06期

3 袁嘉;;外国学生习得汉语任指范畴的难易度探析[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4 卫斓;疑问代词任指用法的使用条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5 周小兵;;学习难度的测定和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6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7 胡松柏;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叠用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9 张国宪;;“在+处所”构式的动词标量取值及其意义浮现[J];中国语文;2009年04期

10 伍雅清;汉语特殊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英汉附加问句在会话中的传信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李蕊;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助词“着”的选项与排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建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毓智;;构造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3 张万禾;石毓智;;现代汉语的将来时范畴[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4 沈家煊;;汉语的主观性和汉语语法教学[J];汉语学习;2009年01期

5 胡明扬;语义语法范畴[J];汉语学习;1994年01期

6 冯延飞;夏日的黄昏[J];剧本;1987年05期

7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10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志平;;也谈约量时间词[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4期

2 张宝胜;;副词“还”的主观性[J];语言科学;2003年05期

3 陈前瑞;;汉语内部视点体的聚焦度与主观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4 吴福祥;;试说“X 不比 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年03期

5 杨同用,刘惠瑶;“‘大/小’+职衔性称谓”组合情况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6 徐以中,杨亦鸣;副词“都”的主观性、客观性及语用歧义[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7 李娜;贾俊花;;小议如何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可信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6期

8 胡勇;;论“一直以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4期

9 王晓农;;论中国传统译论的批评属性[J];东岳论丛;2006年05期

10 李宗江;;“回头”的词汇化与主观性[J];语言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明荣;谢双园;;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义娜;;人称代词移指现象的主观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东海;张绍麒;李敏;;现代汉语网络考试试点研究报告[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张宝林;崔希亮;任杰;;关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建设构想[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寅;;“体验性概念化”语义观对后现代哲学“人本主义”的修补——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聂志军;;敦煌景教写经《序听迷诗所经》中“勤伽习俊”考辨[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郭恒勋;;国际音标与普通话“汉字音标”[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马颖华;苏贵洋;;基于概念的自然语言处理[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茜;汉语水平考试(HSK)有重大调整[N];光明日报;2006年

2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赵凤华;汉语水平考试(HSK)做重大调整[N];科技日报;2006年

4 董洪亮;“汉语托福”明年大调整[N];人民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杨子岩;海外华校怎样“留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西南大学文学院 肖梅旎;从“沛公军霸上”说起[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4 兰佳睿;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李洁红;指示语的认知模型解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晓军;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军红;指示语:心理空间与主观性[D];河南大学;2006年

2 柳杨;虚拟语气的主观性[D];西南大学;2008年

3 朱义莎;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句式语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凌剑春;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观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5 谢翠玲;程度量主观性及副词“太”的相关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彭学修;“把”字句修辞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王彬;程度副词短语分布差异的认知解释[D];南昌大学;2005年

8 单欣;论指示语的“主观性”[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9 陈轩;“难免”、“不免”和“未免”的主观性差异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韩瑜;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气副词“毕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34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34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0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