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三言二拍”看中古到近代重言词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从《世说新语》、“三言二拍”看中古到近代重言词的发展
【摘要】:重叠是出现较早的汉语构词方式之一,在汉语双音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它构成的重言词是汉语词汇类型中的特殊的一种。同其他构词法构成的词语一样,重叠构成的重言词在汉语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小的变化。 《世说新语》和“三言二拍”分别可以看成是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代表文本。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世说新语》中重言词有些在“三言二拍”中保留了下来,,也有一部分消失了,但更多的重言词是发展变化了。这种发展表现在音节上是增加了三音节重言词的类型;在意义上,“三言二拍”的重言词相较于《世说新语》更为系统和丰富;词性上,“三言二拍”比《世说新语》多了名词性的重言词,并且副词性的重言词也大大增加了。 重言词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既有语言自身的,也有语言外部的。语言自身的原因主要与汉语双音化的趋势、语法化的推进、语义的泛化和融合、语用表达的需要等有关;语言外部的原因主要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文体的影响、白话语体的流行、文化心理与审美习惯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世说新语》 “三言二拍” 重言词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一)选题缘由8
- (二)研究述评8-15
- 1.对重言词的研究8-12
- 2.对《世说新语》的语言学研究12-13
- 3.对“三言二拍”的语言学研究13-15
- (三)研究步骤及方法15
- (四)本论题的研究价值15-16
- 一、重言词的概念与分类16-24
- (一)重言词的概念16-17
- 1.前人对重言词的定义16
- 2.本文对重言词的定义16-17
- (二)重言词的分类17-24
- 1.对重言词分类标准论争的看法17-19
- 2.本文对重言词的分类19-24
- 二、《世说新语》与“三言二拍”中重言词的比较24-32
- (一)《世说新语》到“三言二拍”消失的重言词24
- (二)“三言二拍”中重言词对《世说新语》中重言词的继承24-27
- 1.从微观层面看24-26
- 2.从宏观方面看26-27
- (三)“三言二拍”中重言词的发展27-32
- 1.形式增加27
- 2.意义丰富27-30
- 3.词性多样30-32
- 三、重言词演变的原因32-40
- (一)重言词的主要特征得以继承的原因32-33
- 1.重言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的原因32
- 2.形容词性占优势的原因32-33
- 3.双音节重言词数量大的原因33
- (二)重言词发展的原因33-40
- 1.语言内部原因33-37
- 2.语言外部原因37-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5
- 附录一、《世说新语》重言词辑录45-46
- 附录二、“三言二拍”重言词辑录(双音词)46-48
- 附录三、“三言二拍”重言词辑录(多音词)48-49
- 后记49-50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无衣;;群英会[J];长江文艺;2007年02期
2 程国赋;论三言二拍嬗变作品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向[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秦军荣;;论《三言二拍》中“三言”题目的设置及编排[J];文学教育(上);2007年07期
4 郝彤彤;;“三言二拍”梦境描写与人物塑造[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02期
5 郝彤彤;;“三言二拍”梦境描写与情节构思浅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张永平;;日本对“中国白话小说”的接受——以《三言二拍》为例[J];青年记者;2008年23期
7 肖金;;三言二拍[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0年03期
8 严明;沈美红;;闺阁内的爱情导师——“三言二拍”中婆子、丫环、尼姑的角色分析[J];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01期
9 刘珂;;“三言二拍”的悲剧性评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福叶;;“三言二拍”对唐传奇梦意象的借鉴与发展[J];淄博师专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洪年;;人恒而天亦恒:晚明小说中的天道观与人道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铁山;编织文学之梦[N];吉林农村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葛春涛;图书为何忙降价[N];中国质量报;2001年
3 袁良骏;读朱自清《论严肃》[N];文艺报;2004年
4 李彦英;惊世之作《矾楼夜市》[N];北京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薛易 孙闻;时尚展办成“杂货铺”[N];华夏时报;2004年
6 刘洁;大散文里的北京风月[N];中国邮政报;2004年
7 张清华;网络·伦理·美学[N];文艺报;2009年
8 张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网络如何改变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吴墨池 苗金海;500年沧桑话钞关[N];中国税务报;2010年
10 李亚楠;浸润灵魂成长的精神食粮[N];中国改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良存;三言二拍与佛道关系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伟;从《世说新语》、“三言二拍”看中古到近代重言词的发展[D];渤海大学;2014年
2 曹贵山;“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何佳;三言二拍中的明代公案小说[D];湘潭大学;2007年
4 裴香玉;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发家故事及其文化意蕴[D];湘潭大学;2006年
5 邬全俊;“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两难境遇及创作矛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丽群;论“三言二拍”中的士人形象[D];南昌大学;2005年
7 宋东映;明代商业文化与通俗小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邢文;论明代商业文化对小说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9 冯瑞兰;明代白话短篇对文言小说的改编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10 吕春晖;“三言”研究述论[D];渤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35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3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