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欲望下的文本阅读

发布时间:2017-09-12 05:05

  本文关键词:欲望下的文本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 文本阅读 差异 延异 文本欲望


【摘要】:结构主义的文本阅读多是通过分析文本内的某种结构寻找文本的意义,后结构主义则摧毁了这种意义固定、自足而又封闭的静态结构分析观,建立起无主体、无中心、无确定意义的延异文本观。然而以书写/文字为载体的文本不仅揭示出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两种不同空间的差异和特点,而且演绎出文本之后深藏的欲望。文本欲望是文本阅读的内涵,它不但维持了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两种结构空间只能在相互遏制和相互侵犯中遭遇。欲望下的文本阅读是一种相互勾连相互攻略的阅读。
【作者单位】: 福建江夏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文本阅读 差异 延异 文本欲望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B218) 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类(项目编号:JA13330S)
【分类号】:H0
【正文快照】: 文本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通过文本阅读,诠释文本,以期通达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结构主义的文本阅读是通过分析文本内的某种结构诠释文本的意义。但是后结构主义视野下,书写/文字更有弹性和活力,这使本质为书写/文字的文本,不仅具有结构主义的差异性质和后结构主义的延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剑;;数字媒介下文本概念的嬗变[J];学术界;2012年06期

2 陆扬;;为什么反俄狄浦斯——德勒兹和伽塔利论欲望的囚禁与解放[J];文艺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德刚;;数字素养:新数字鸿沟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新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1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德武;;新媒介: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解放力的路径选择[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骥翔;;澄清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在中国语境下的相关误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杨晓琼;;从延异与踪迹再谈解构主义与翻译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于国栋,吴亚欣;语言和性别:差异与共性并重[J];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4 刘汉德,钟平;浅析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差异[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5 邹幸居;香港与大陆译名差异现象浅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刘红丽;;不同文化背景中非语言交际的差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7 赵佳佳;;从“差异”看译者主体性的彰显[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肖才秀;中英文演讲之比较[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9 廖礼平;台湾小说中词的ABB式结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李梅;论英汉语言的国俗语义差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荣生;;汉、英姓氏文化差异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于辉;唐雪凝;;禁忌语的汉英文化透视[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汀;;CS1之争:谁与争锋?——浅谈交替传译是否易于同声传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林娜;;英汉民族审美心理差异及其语言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胡翔;;海峡两岸词语差异及其原因——基于《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的词汇对比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洪文翰;刘叶红;彭永爱;;汉英民谚心理定势对比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张传彪;;篇首语[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晓城;奏响文学文本阅读的组曲[N];文艺报;2010年

2 马现诚;回归体验:高校文学教育的新尝试[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童;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乔颖;趋向“他者的翻译”[D];河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琳琪;社会文化视角下的英汉问候语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祁青;从《四世同堂》看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动词差异[D];浙江大学;2009年

3 单志文;联言命题的语言表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立峰;壮、泰介词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沈立文;《围城》话语结构中汉英意合与形合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泽琼;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妍;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语语用失误[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李红;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易红;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风格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琼;标点符号中英对比[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35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35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