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研究在中国
本文关键词:语法隐喻研究在中国
更多相关文章: 语法隐喻 一致式 隐喻式 语言类型学 多学科综合研究
【摘要】:我国的语法隐喻研究具有引介阐释性、评判批评性、修补完善性、实际应用性、理论融合性和语言对比性的特点,但还存在研究的学科引领性、独立性不强,借鉴其他理论的研究成果不足,汉语语法隐喻研究薄弱的问题,将来需要在一致式基本定义的确定、隐喻式的范围、隐喻式基本运作方式、语法隐喻模式与语言类型学的关系、汉语语法隐喻的研究、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语法隐喻 一致式 隐喻式 语言类型学 多学科综合研究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认知诗学研究”(批准号:11JK0432)的相关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存在于词汇语法层与语篇语义层接面上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正是这种语言现象表现出的张力使语言呈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研究语法隐喻的意义不仅在于阐释语篇语义,更重要的是对揭示语言本质和人类认知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国文;;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09年01期
2 王懿;;语气隐喻及其在言语行为中的作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张德禄;赵静;;论语法概念隐喻中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形似性原则[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何恒幸;综合运用一致式与隐喻式:功能语法分析新视角[J];现代外语;2004年01期
5 李瑞芳,孟令新;第二语言学习中语法隐喻对语言输入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6 丛迎旭;语法隐喻的确定和一致性标准[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年03期
7 杨成虎;语法隐喻与语法化理论对比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金娜娜,陈自力;语法隐喻的认知效果[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9 梁爽;;名词化语法隐喻功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范文芳;;试论语法隐喻的综合模式[J];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衷娌;;论《闺房记乐》译文的语气隐喻现象化解中英言语交际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在江;;英汉语篇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毛帅梅;;语法隐喻与认知隐喻:两种隐喻理论的比较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彭宣维;;及物性结构式及概念语义隐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魏在江;;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宋金兰;;“是”之指代-判断词属性刍论——兼论判断词与指代词的渊源关系[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9 郭锐;;高名凯先生的汉语词类研究[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10 曾贤模;;歇后语的认知语言学初探[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张邱林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深化比较:汉语方言学研究创新的重要途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凡宇;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高明强;新闻报导中语法隐喻的系统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晓林;特殊句式的作格阐释[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力;语篇类型的及物性制约[D];厦门大学;2003年
5 陶伏平;湖南慈利通津铺话连词、介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波;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曲辰;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和法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白莲花;韩汉语语序类型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郑慧仁;东北亚语言比较标记的类型学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10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束慧娟;诗歌翻译的语法隐喻视角[D];苏州大学;2004年
2 傅瑜;名动转用的语法隐喻本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王倩倩;广告语言语法隐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莎;领导人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对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石金媛;语法隐喻的语用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继微;形容词结构的及物性及其人际意义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7 周俐梅;英汉抒情诗中语法隐喻的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小磊;英汉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现象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霞;关于马丁的语篇语法隐喻分类的再思考[D];延边大学;2003年
10 赵同生;语法隐喻——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隐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45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4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