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虚拟运动现象的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4 04:32
本文关键词:汉语虚拟运动现象的认知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汉语中的虚拟运动现象及探究其产生的心理过程。空间位移事件是人们最基本的经验之一。然而在语言中往往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即一些静态的场景往往会以动态形式进行描述。英语中,会出现类似这样的句子“the mountain range goes fromCanada to Mexico”。根据人类的日常经验,“山脉”往往呈现静态。但在这个句子里,动态感被激发出来。句子描述了“山脉”从A点“加拿大”向B点“墨西哥”进行的一种虚拟运动。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在一马平川的冀北大平原,崛起一座秀丽的山,甚是珍奇”。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山”在其所在位置上呈现静止状态,然而,在这个句子中“山”的显现是沿着以它现在所在位置为运动目标的路径进行的运动。 许多学者已经就英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外语中的虚拟运动现象进行探索,然而在汉语中的研究明显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汉语中的虚拟运动表达进行分类并对其心理过程展开探讨来填补这一空白。为了解答研究问题,本文采纳了Talmy对运动事件的描绘,提出的虚拟运动的特征和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来作为理论基础。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和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检索出的例子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运动中主体、背景和路径的特点,本文将汉语虚拟运动表达划分为五类,包括了放射型虚拟运动、相对框架型虚拟运动、出现路径型虚拟运动、延伸型虚拟运动和模式型虚拟运动。 此外,本文在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对几类虚拟运动的心理过程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静态场景的动态感是通过整合空间反向推断而产生的。不同种类的虚拟运动表达都包含了一个反映运动事件的输入空间。而另一个输入空间不尽相同。结合具体句子的不同意义,第二个输入空间的不同内容被激活。一个空间中的部分结构与另一空间的对应结构产生映射。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结构被映射到整合空间中。整合空间中出现的突生结构使得整合空间结构得到完善,符合自身逻辑。这些空间中结构的相似性使得整合空间向与具体语言环境相关的第二输入空间的反向推断成为可能。 本文由七章构成。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这一部分对整个论文做了简要概述,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该部分首先展示了不同学者在论述虚拟运动这一语言现象时使用的不同术语,提出的不同定义以及划分的不同类别。其次,该部分还对虚拟运动现象的心理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进行了论述。在明确了以往研究的贡献和不足之后,提出了此次研究的两个研究问题。 第三章是理论框架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次研究采用的理论基础,包括了Talmy对运动事件的描述,对虚拟运动特征的辨识和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 第四章是研究方案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对研究方法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方法的介绍。 第五章展示了数据分析的结果。汉语虚拟运动表达被划分为五类,,每一类的虚拟运动都列举了相关例证。 第六章是对划分的五类汉语虚拟运动表达的概念整合过程分别进行了的探索。 第七章总结了本次研究的主要发现、贡献及不足,并对接下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虚拟运动表达 路径 概念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8
- 摘要8-13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17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3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13-15
- 1.3 Research questions15
- 1.4 Methodology15-16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6-17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29
- 2.1 Introductory remarks17
- 2.2 Definitions of fictive motion17-18
- 2.3 Classifications of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18-21
- 2.3.1 Matsumoto’s classification18-19
- 2.3.2 Matlock’s classification19-20
- 2.3.3 Talmy’s classfication20-21
- 2.4 Psychological studies on fictive motion21-24
- 2.5 Linguistic studies of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24-27
- 2.5.1 Cross-linguistic studies of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24-26
- 2.5.2 Linguistics studies on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 in Chinese26-27
- 2.6 Summary27-29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9-39
- 3.1 Introductory remarks29
- 3.2 Components in motion events29-30
- 3.3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fictive motion in language30-31
- 3.4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31-36
- 3.4.1 Key notions31-33
- 3.4.2 Conceptual blending model33-36
- 3.5 Conceptual blending model of fictive motion36-37
- 3.6 Summary37-39
-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39-43
- 4.1 Introductory remarks39
- 4.2 Research methodology39-40
- 4.3 Data collection40
- 4.4 Data analysis40-41
- 4.5 Summary41-43
- Chapter Fiv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43-57
- 5.1 Introductory remarks43
- 5.2 Fictive motion with emanation paths in Chinese43-49
- 5.3 Frame-relative motion in Chinese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49-51
- 5.4 Fictive motion with advent paths in Chinese51-53
- 5.5 Fictive motion with coextension paths in Chinese53-54
- 5.6 Fictive motion with pattern paths in Chinese54-56
- 5.7 Summary56-57
- Chapter Six Mental Processes of Chinese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57-71
- 6.1 Introductory remarks57
- 6.2 Mental process of fictive motion with emanation paths57-59
- 6.3 Mental process of frame-relative motion59-63
- 6.4 Mental process of fictive motion with advent paths63-66
- 6.5 Mental process of fictive motion with coextension paths66-67
- 6.6 Mental process of fictive motion with pattern paths67-69
- 6.7 Summary69-71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71-75
- 7.1 Concluding remarks71
- 7.2 Summary of main findings71-72
- 7.3 Limitations and contribution of the study72-73
- 7.4 Recomme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73-75
- Bibliography75-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邓宇;;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2 王红孝;空间映射论与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J];外语学刊;2004年06期
3 卢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李秋杨;陈晨;;汉英虚拟位移表达的体验性认知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5 黄蓓;;认知语言学中的虚拟性反思[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宋欣雄;;虚拟运动的认知解读[J];琼州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铃木裕文;主观位移表达的日汉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玮;英汉主观位移句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7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4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