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都”的语义复杂性及其统一刻画
本文关键词:也论“都”的语义复杂性及其统一刻画
【摘要】:前理论阶段对"都"的研究确立了"都"有三个主要用法(都1,总括全部;都2,甚至;都3,已经),这已经是语言学界的一个共识和常识。在对"都"的理论刻画中,"都1"起初被处理成语义逻辑上的全称算子,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抛弃这个观点,转而支持"都1"是分配算子的观点。另有一些学者就"都1,2,3"是否拥有共同的语义内核展开争论,但是即使认为"都"的不同用法拥有相同语义内核的学者们在"都"的语义内核具体内容上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笔者赞同"都1"是分配算子的观点,但是认为"都1"的语义内核包含"分配"和"相对大量"两个并行的语义组成部分,而"都2"和"都3"的语义内核仅仅包含"相对大量",因此对"都"的不同用法的三合一刻画可以实现,但只能在部分意义上实现。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都 全称量化 分配量化 主观大量 相对大量
【基金】:第51批中国博士后基金会面上资助(资助编号:2012M510400)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都”的语义内容一向是汉语语义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前人对“都”的研究不胜枚举,总体上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前理论阶段的描写,另一部分是理论性刻画。前者确立了“都”有三个主要用法(吕叔湘主编,1999):“都1”表示“总括全部”,如例(1a);“都2”表示“甚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毓林;;“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2 马真;关于“都/全”所总括的对象的位置[J];汉语学习;1983年01期
3 蒋静;“都”总括全量手段的演变及其分类[J];汉语学习;2003年04期
4 周小兵;王宇;;与范围副词“都”有关的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年01期
5 杨满生;浅析副词“都”[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6 肖双荣;;“都”的全称量项义与隐含差比义[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傅力;浅说“基本上”和“都”的连用[J];汉语学习;1986年03期
8 温宾利,乔政蔚;“都”量化的多标志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9 董秀芳;;“都”与其他成分的语序及相关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10 蒋严;语用推理与“都”的句法/语义特征[J];现代外语;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瑞婷;;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类偏误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岳凌;;汉语语序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杨迎楹;;否定词与“或(者)”共现的语义解读[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2期
4 华紫武;;“X比Y都W”句式探讨[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李可胜;;形式语义模型与复合汉语NP的语义刻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6 李姝;;从“X都NP了”句式的研究看副词“都”的教学[J];成人教育;2007年08期
7 郑慧敏;;副词“都”的语义指向及其相关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8 傅满义;试析总括副词“都”的语义指向[J];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9 伍雅清;英汉语量词辖域的歧义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10 袁毓林;;“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莉莉;现代汉语无条件让步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方向红;基于内涵逻辑的现代汉语连接词及关联句式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泓;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推理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正科;汉语“一量名”结构的句法语义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3 吴慧颖;“人人”与“每个人”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黄海英;南安方言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艳华;《型世言》范围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邢晓文;现代汉语“V都VP了”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杰;“都VP了,,S”句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巴丹;“都”与“也”在相关构式中的异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玮;“固然”的语义分析及篇章功能[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凌红梅;形容词作状语功能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真;关于“都/全”所总括的对象的位置[J];汉语学习;1983年01期
2 徐杰;“都”类副词的总括对象及其隐现、位序[J];汉语学习;1985年01期
3 史锡尧;副词“都”语义语用综合考察[J];汉语学习;1990年04期
4 王红;副词“都”的语法意义试析[J];汉语学习;1999年06期
5 蒋静;“都”总括全量手段的演变及其分类[J];汉语学习;2003年04期
6 陈宝勤;副词“都”的产生与发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陈小荷;;跟副词“也”有关的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2期
8 王灿龙;;为什么不能说“都以前……”[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9 周小兵;;学习难度的测定和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10 蒋严;语用推理与“都”的句法/语义特征[J];现代外语;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上海华理催化净化器有限公司新产品简介[A];汽车催化净化技术产业化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集[C];199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军;;真实文本中副词“都”的语义识别策略与话语理解[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黄文枫;;“都”量化时间副词现象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3期
3 李宇明;“一V…数量”结构及其主观大量问题[J];汉语学习;1999年04期
4 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5 李宇明;“一V…数量”结构及其主观大量问题[J];云梦学刊;1999年03期
6 唐为群;《百喻经》中的副词“都”和“相”[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3期
7 王弘宇;“仅…,就…”格式的形式、意义和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03期
8 高育花,祖生利;中古汉语副词“都”的用法及语义指向初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连蜀;关于汉语的“都+NP+了”句[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叶川;“连X都VP”与“连X也VP”表情达意语用比较[J];南昌高专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承峰;现代汉语“语用数”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陈淑梅;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瑾;汉语主观视角的表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芳;先秦汉语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铃;副词“才”、“就”、“都”的主观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郁梅;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伍晓丹;现代汉语反义对举的全称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乔石豪;探讨“连…都/也…”结构的语法化过程[D];河南大学;2005年
5 谭静;数量象似性视野下的汉语重叠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韩栋;“哪怕”的多角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祁杰;与“V+个+X”结构相关的主观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吴慧颖;“人人”与“每个人”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麦涛;汉语“都”量化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刘靖;“一直”与“总”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48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48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