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同译词使用偏误研究
本文关键词: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同译词使用偏误研究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界较早就开始关注教材中出现的同译词,承认同译词的存在对留学生使用汉语词语有一定影响。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表是学生了解词义、掌握词汇的学习手段和重要依据。清晰易懂的英语译释能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词义,而不准确的译释则给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带来困扰,甚至导致其在使用时产生偏误。同译词的习得与教学是现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攻克这一难点将带来教学效度的提升,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更进一步发展。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为理论依据,从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同译词特征入手,分析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同译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实例,归纳出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常见的偏误类型并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对策。本文希望通过此研究对同译词的辨析与教学形成基本的认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对外汉语同译词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采用四种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偏误分析法、测试实验法。本文第一章和第四章在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方面使用了统计分析法;第二章在分析同译词使用偏误类型时运用了语料库数据,使用了语料库分析法和偏误分析法;第四章在设计和进行教学实验、比对前测与后测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使用了测试实验法。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范围和对象、前人研究综述、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框架。第一章参考前人的权威定义对同译词的概念进行界定,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并描述本研究中的取词法。第二章对从两个语料库和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的作业中搜集到的偏误语料进行整理归类,归纳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同译词使用偏误类型,分析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同译词使用偏误产生的原因。第三章是针对上述调查中留学生的同译词使用偏误问题,提出相应的同译词使用偏误基本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教材中对同译词的编写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两个方面,降低翻译、教学以及母语负迁移对留学生同译词使用的影响。第四章概括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情况。该实验以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为对象,试图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对同译词进行教学处理的必要性与有效性。最后的结语部分主要对研究发现和研究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本次研究对同译词进行了界定,并从语音、词类、词素、语义和对应关系五个角度将同译词分别归类。在此界定与分类的基础上,本次研究获得如下发现: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的同译词使用偏误可归为词义混淆、词性误用和搭配不当三类,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有翻译的影响、母语负迁移和教学法不当等。本研究尝试从同译词编写设计和教师课堂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兼顾学习者母语负迁移效应的影响,提出同译词使用偏误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案,并在教学实验中验证解决方案,以获得更为准确、有效的同译词编排方法和教学策略,呈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学习者词汇使用偏误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同译词 偏误分析 欧洲留学生 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导论13-21
- 0.1 研究目标与意义13-14
- 0.2 研究范围和对象14-15
- 0.3 前人研究综述15-17
- 0.4 论依据17-19
- 0.5 研究方法19
- 0.6 基本框架19-21
- 第一章 同译词的定义、基本分类与本文取词方法21-28
- 1.1 同译词的定义21
- 1.2 同译词的基本分类21-27
- 1.2.1 从语音角度分类21-23
- 1.2.2 从词类角度分类23-24
- 1.2.3 从词素角度分类24-25
- 1.2.4 从语义角度分类25-26
- 1.2.5 从对应关系分类26-27
- 1.3 本文取词方法27-28
- 第二章 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同译词偏误类型及原因28-38
- 2.1 同译词使用偏误类型28-35
- 2.1.1 词义混淆29-32
- 2.1.2 词性误用32-34
- 2.1.3 搭配不当34-35
- 2.2 同译词偏误产生的原因35-38
- 2.2.1 翻译的影响36
- 2.2.2 母语负迁移36-37
- 2.2.3 教学法不当37-38
- 第三章 同译词使用偏误的基本解决方案38-47
- 3.1 同译词的编写设计38-42
- 3.1.1 提高译释质量38-40
- 3.1.2 改进版面设计40-41
- 3.1.3 搭建共享词库41-42
- 3.1.4 完善练习设计42
- 3.2 同译词的教学策略42-47
- 3.2.1 避免互训,利用具体语境43-44
- 3.2.2 义素分析,动画多样展示44-45
- 3.2.3 预测归纳,减轻负面迁移45-47
- 第四章 对同译词使用偏误解决方案的教学实验47-52
- 4.1 实验方法47-50
- 4.1.1 实验对象47
- 4.1.2 实验材料47-48
- 4.1.3 实验程序48-50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50-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一 《我的汉语》同译词一览表57-60
- 附录二 《新实用汉语课本》同译词一览表(共194组)60-67
- 附录三 新HSK五级词表同译词一览表(共269个)67-70
- 附录四 同译词前测70-72
- 附录五 同译词后测72-73
- 致谢73-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刚;“专业”“执业”与“职业”等译词辨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01期
2 苏英霞;同译词辨析的几种方法[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3 经纬;“16—19世纪近代新词·译词的形成与交流”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4 佘烨;;《国际歌》英译词与汉译词的比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苏小楠;;江户幕府末期及明治初期的科学译词——以化学领域的译词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03期
6 王玉林;谈中日现代语中的意译词[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7 老志钧;澳门中文里源自葡语的借词和译词[J];比较法研究;1999年01期
8 李玄玉;论“汉语谐译词”的历史发展轨迹[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王荣;;雅训与传承:从严氏译词看严复的语言观[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10 范振辉;理解与表达:译词的关键环节[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向明;新词、译词的混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刘延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此“晒”非彼“share”[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陈力卫;语词的漂移: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知识互动与共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俞U,
本文编号:849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4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