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清代前期古诗声调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5:07

  本文关键词:清代前期古诗声调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声调学 古诗 清代 前期


【摘要】:清代是诗学理论集大成的时代,古诗声调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相对于唐、宋时期就已经被学者关注的近体诗声调格律而言,古体诗声调理论的研究集中于清代,而清代前期是古诗声调学正式确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产生了《声调谱》等古诗声调学研究专著,初步形成了古诗声调理论体系,确立了学科的独立地位。本文以清代前期古诗声调学研究为中心,上溯至明代古诗声调学研究之肇始,下迄清代前期古诗声调学之独立,通过对这一时期古诗声调学理论成果的梳爬整理,还原古诗声调学的研究历程,展示清代前期古诗声调学研究全貌。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引言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介绍了学术界关于清代前期古诗声调学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从文学史的视角对古诗声调学的流变作历时性的描述。以明代李东阳、前后“七子”、谢榛等格调派诗人的诗话作品为主线,以《诗法》等汇辑诗话作品为补充,梳理古诗声调学研究逐渐兴起的历程。 第二章概述清代前期古诗声调学的发展。除了传统的“诗法”类汇辑诗话作品外,重点介绍了新兴的语录体诗话中对于古诗声调理论的集中探讨,以及王士祺、赵执信的诗歌声调学专著。 第三章从学科之间交叉影响的视角,分析诗歌声调学与文体学的渗透与互动。文体学通过对诗歌声调特征差异性的分析来明辨诗体,不仅严格划分为古体、近体、齐梁体等不同类型,同一类型诗歌还进一步区分正体与变体。诗歌声调理论是文体学划分诗体的重要依据,而文体学的辨体成果又成为诗歌声调学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二者相互借鉴和启发,共同推动了学科理论的发展。 第四章对“八病”说进行了详细的考述与剖析。清代学者通过对声纽、韵部、音调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逐步明晰了“八病”的概念。通过对相关作品避忌“上尾”、“鹤膝”等声病现象的考察,证实了齐梁声病理论对古、律体诗歌创作的影响,总结了古体诗的“仿律化”特征。 第五章重点阐述了王士稹、赵执信的古诗声调理论,通过对二者声调谱中五、七言古诗声调规则的分类归纳与对比分析,总结了古诗声调的基本规则,尝试构建古诗声调理论体系。通过赵执信对古诗拗句与律句的对比分析,可以推断出清代学者采用了以近体诗为参照来推究古诗声调理论的研究方法。 古诗声调学是清代诗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但学术界历来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够,缺乏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特别是清代前期这一特定时间段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在全面解读古诗声调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建立较系统的古诗声调学理论框架,还原清代前期古诗声调学研究的真实面貌,为深入研究中国古代诗律学和清代诗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声调学 古诗 清代 前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14;I207.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8-10
  • 二、前人研究概述10-12
  • 第一章 明代古诗声调学研究之兴起12-24
  • 第一节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中的古诗声调观点12-14
  • 第二节 前、后“七子”的古诗声调观点14-16
  • 第三节 谢榛《四溟诗话》中的古诗声调观点16-19
  • 第四节 《诗法》等汇辑诗话作品中的古诗声调规则19-24
  • 第二章 清代前期古诗声调学研究概述24-34
  • 第一节 汇辑诗话关于古诗声调的研究25-27
  • 第二节 语录体诗话的古诗声调规则讨论27-31
  • 第三节 王士稹、赵执信的古诗声调学专著31-34
  • 第三章 诗歌声调学与文体学的互动34-50
  • 第一节 文体学视域中诗歌声律特征的辨析34-42
  • 第二节 声律学视角的诗歌辨体42-47
  • 第三节 “唐无五言古诗”说辨析47-50
  • 第四章 “八病”说之考察50-62
  • 第一节 “八病”说考述50-56
  • 第二节 “上尾”、“鹤膝”之考察56-62
  • 第五章 古诗声调的分类研究62-76
  • 第一节 七古声调规则的研究62-68
  • 第二节 赵执信五古声调规则的研究68-71
  • 第三节 赵执信关于古诗拗句的研究71-76
  • 结语76-78
  • 参考文献78-82
  • 附录:律诗声调规则的研究82-91
  • 致谢91-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寅;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举要[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民权;顾炎武古音学成就论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蒋寅;;王士祯、赵执信的《声调谱》及其古诗声调论[J];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03期

4 冉耀斌;沈丽敏;;吴镇诗歌声律学发微[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陈伯海;;中国诗学的声韵节奏论[J];河北学刊;2006年03期

6 徐青;中国古代诗律体系(上)[J];湖州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7 徐青;中国古代诗律体系(下)[J];湖州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8 蒋寅;;赵执信与清初诗学之终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陈颖聪;;对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的再思考[J];兰州学刊;2012年05期

10 魏祖钦;;明清诗学视野中的七言古诗[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850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50700.html

上一篇:豫菜名称研究  
下一篇:“垃圾”的读音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3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