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同伴互评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教学法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15 22:25

  本文关键词:同伴互评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教学法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同伴互评 翻译过程 合作学习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同伴互评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是20名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研究者首先对受试进行一定的培训,随后收集同伴互评的相关数据,此后随机挑选6名学生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同伴互评行之有效;同伴评论的利用率很高,修改后的译文质量有显著提高;翻译的方向对同伴互评的效果无明显影响;学习者对互评机制持积极态度。将同伴互评应用到翻译教学中来,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强化校改意识并提高翻译质量,以及促成我国的翻译教学向以过程为取向过渡。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同伴互评 翻译过程 合作学习
【分类号】:H059-4
【正文快照】: 1、引言同伴互评(peer feedback,也称同伴反馈)是一种合作学习机制,是与教师评阅(teacher feed-back)相对而言的。同伴互评的理论基础是过程教学法(process-oriented approach)以及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的合作学习理论(collaborative learning)。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2 王树槐;;西方翻译教学研究:特点、范式与启示[J];上海翻译;2009年03期

3 连淑能;;翻译课教学法探索——《英译汉教程》教学方法提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4 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玉慧;;英语专业笔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晓农;安广民;;翻译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整合模式探讨——以外语专业本科翻译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3 董娜;;大学英语翻译教材建设的现状与改革[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王翡;;对高职高专翻译专业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才智;2011年20期

5 周晓娴;;国内本地化行业发展及职业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陈雪;宁中年;;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张小宁;;近六年国内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研究综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黄泽英;;基于翻译能力研究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高帆;;语境在外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10 戴建春;;“以过程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建构[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全功;;职业翻译能力与MTI笔译教学规划[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传英;;本地化行业发展与MTI课程创新[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一菁;;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构成因素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瑞娥;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腾国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万正发;论体验哲学观对翻译认知能力的阐释[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艳红;异化翻译策略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晨;翻译能力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陈学云;新课标下高中生翻译能力问卷调查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媛;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D];山西大学;2011年

7 戴领;语境分析模式与译者转换能力的培养[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8 安坤;基于过程教学法的高职学生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马红艳;预设及其认知阐释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莫娇;基于项目的EFL学生翻译工具能力培养之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玉彬;;以教学为取向的翻译能力探讨[J];外语研究;2008年03期

2 王树槐;王若维;;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究[J];外语研究;2008年05期

3 牟俊贞,时庆梅;翻译实践课应以过程为导向[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4 连淑能;;翻译课教学法探索——《英译汉教程》教学方法提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5 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春华;饶振辉;;谈外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辩证关系[J];文教资料;2006年24期

2 丁伟丽;;中职语文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3 李艳萍;合作学习与汉语口语教学[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刘文红;;从关联理论看合作学习在成人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6期

5 姚双云;;合作学习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年01期

6 王新颖;;合作学习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1年09期

7 管淑红;;外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李颖;;合作学习的理念在经贸类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2期

9 刘金梅;;合作外语学习的跨文化交际诠释[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聂华;外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平;蔡东风;尹宝生;徐立军;陈建军;;翻译工作室[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晗;;浅析翻译中依赖词典造成的几个误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立香;;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林莉;倪盛俭;;文化移情之于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马一宁;;再论翻译写作学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鹏;;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传彪;;篇首语[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明龙;译事历五载,甘苦告世人[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张磷;伦敦桥与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傅小平;“请勿迁怒于信使!”[N];文学报;2007年

4 聂锦芳 北京大学哲学系;学术翻译与内涵辨析:以Recht的中译为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胡鹏林;翻译与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夏吾东智;藏语科技词汇翻译的挖创借[N];黄南报;2007年

7 王平 郭蓉;警惕变味学术翻译[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谷羽;阿翰林:针对翻译弊端的一剂良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韩振宇;论“和而不同”的跨文化翻译策略[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凌俊;“无限接近原著”[N];文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晔;翻译的模糊性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陈科芳;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黄杨英;关联翻译理论与幽默讽刺文本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王莉娜;翻译的折衷主义及伦理视角[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婷婷;团体凝聚力对小组外语合作学习有效性影响的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徐波;合作学习理论背景下博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月会;合作学习在EFL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黄列梅;通过合作学习培养研究生的合作能力[D];重庆大学;2009年

5 唐明辉;合作学习中同伴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杜翼;翻译过程的整合模式及其在法律文本时间概念翻译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6年

7 赵耀;品牌名称翻译中的文化顺应[D];湘潭大学;2006年

8 张凌;图式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少爽;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健;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和翻译单位的TAPs语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59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59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1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