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石刻俗字考释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石刻俗字考释
更多相关文章: 汉魏六朝 整理者 可洪音义 爨宝子碑 孔怀 中散大夫 碑别字新编 增订碑别字 北邙行 《艺文类聚》
【摘要】:正魏晋南北朝是文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由此造成我国俗文字流行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石刻文献中,异体俗字随处可见,因此整理者就要善于辨识异体俗字。石刻异体俗字的辨识,清代以来的金石学者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现代俗文字学兴起后,这方面的研究又有进一步深化。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下文简称《校注》),比较充分地吸收了俗文字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汉魏六朝;整理者;可洪音义;爨宝子碑;孔怀;中散大夫;碑别字新编;增订碑别字;北邙行;《艺文类聚》;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2059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魏晋南北朝是文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由此造成我国俗文字流行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石刻文献中,异体俗字随处可见,因此整理者就要善于辨识异体俗字。石刻异体俗字的辨识,清代以来的金石学者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现代俗文字学兴起后,这方面的研究又有进一步深化。毛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永铭;俗字研究的几个问题[J];古汉语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霄鹏;ISO 10646楷书汉字异体字整理[D];河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灵芝;《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三)》异体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骆宝萍;《红楼梦》俗字探研[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康平;越南汉文写卷俗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彩红;敦煌本《太上洞渊神咒经》文字与词汇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5 何继军;唐代“三书”俗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红雯;唐代墓志字词校录札记[D];厦门大学;2006年
7 李建廷;楼兰残纸文书俗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正烨;《省文纂考》俗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海燕;张仲景医籍俗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叶纯钰;赵城金藏《高僧传》俗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青林;先秦汉魏六朝女性抗争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显现[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中的民俗文化[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赵君尧;;汉魏六朝海洋文学刍议[J];职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郭勇;;汉魏六朝僧侣文士及其译经与文学理论的关系[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4期
5 张巍;;汉魏六朝音乐赋中的审美思想[J];船山学刊;2007年02期
6 侯立兵;;汉魏六朝游艺赋的文化意蕴[J];社会科学评论;2007年02期
7 肖菲;;汉魏六朝求仙故事的演变及成因探析[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陈庆;;小议汉魏六朝人物别传[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孙鹏;;汉魏六朝音乐赋命名、分类及范畴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史素昭;;试论唐代碑志对汉魏六朝碑志的发展与超越[J];湘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雪梅;;汉魏六朝时期道教谪仙案例的考查[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成国;汉魏六朝官吏治巫论析[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见习记者 王春 本报通讯员 杨夏;疯狂盗掘汉魏六朝古墓25座[N];法制日报;2012年
3 陈允吉;李贺与汉魏六朝乐府[N];光明日报;2003年
4 林大志;延展视野 深化研究[N];光明日报;2005年
5 国家图书馆《文献》季刊常务副主编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廷银;寓广博于精审之中[N];光明日报;2010年
6 萧放;“桑梓”小考[N];光明日报;2000年
7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N];重庆日报;2011年
8 陈尚君;传叙文学:人性真相的叙述[N];文汇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恩维;论汉魏六朝之拟作[D];苏州大学;2005年
3 蔡爱芳;汉魏六朝拟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庄新霞;汉魏六朝女性著述考论[D];山东大学;2007年
5 徐可超;汉魏六朝诙谐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玲娣;汉魏六朝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炼农;汉魏六朝乐府辞乐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蓉;汉魏六朝赠物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永丰;汉魏六朝交友论文章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徐海晓;汉魏六朝赋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黄丹妹;汉魏六朝咏花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玉楼;汉魏六朝孝子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柏秀叶;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南宝新;汉魏六朝京都赋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孙鹏;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巧飞;汉魏六朝天象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艳平;汉魏六朝隐语文学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0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6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