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专用动量词的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6 04:09

  本文关键词: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专用动量词的偏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印尼留学生 专用动量词 偏误分析


【摘要】:专用动量词的习得一直是印尼留学生的一大困难,而汉语中专用动量词数量较多、出现频率较高等,而这些因素也促使专用动量词成为了汉语中较为重要的词类。专用动量词是动量词的两大部类之一,专用动量词隶属于动量词,学者一直是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动量词进行研究,但是对于专用动量词的关注很少。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笔者发现,印尼留学生在习得汉语专用动量词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较多,,并影响对外汉语课堂上关于专用动量词的教学效率。 本文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并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印尼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60名不同阶段的印尼留学生展开问卷调查;通过运用SSPS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总结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专用动量词的情况以及偏误的类别和产生偏误的原因。通过对偏误情况的分析得出偏误原因有: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目的语规则泛化、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教材安排不合理等。 针对印尼留学生的偏误情况分析偏误成因,笔者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有: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安排教材中专用动量词的习得顺序、运用比较辨析教学方法、依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等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专用动量词提供一些帮助,也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印尼留学生 专用动量词 偏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3
  • 第一节 研究背景8-9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10
  •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10-11
  • 第五节 研究方法11-12
  • 第六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12-1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19
  • 第一节 本文的理论运用13-15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15-18
  • 第三节 小结18-19
  • 第三章 汉印专用动量词对比分析19-26
  • 第一节 汉语专用动量词考察19-20
  • 第二节 印尼语专用动量词考察20-21
  • 第三节 汉印专用动量词的语法特征对比21-26
  • 第四章 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专用动量词调查问卷分析26-43
  •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26-28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28-36
  • 第四节 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专用动量词的偏误分析36-38
  • 第五节 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专用动量词产生偏误的原因38-43
  • 第五章 教学建议43-46
  • 第一节 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安排教材中专用动量词的习得顺序43-44
  • 第二节 运用比较辨析教学方法44
  • 第三节 依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原则44-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2
  • 致谢52-54
  • 个人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宗霞;;动量词的语义分类及组合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叶桂郴;罗智丰;;汉语动量词形成的原因[J];古汉语研究;2007年03期

3 刘玉朝;;从“过”与“次”看汉语通用(无色)动量词的演变[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4 高文盛;;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刘玉朝;;从“过”与“次”看汉语通用(无色)动量词的演变[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6 方寅;;汉语动量词研究述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7 唐莹;;留学生动量词搭配习得情况研究[J];现代交际;2010年03期

8 姚伟嘉;;动量词“番”探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于立昌;;也谈动量词“过”的产生及发展——兼与金颖先生商榷[J];殷都学刊;2011年01期

10 金桂桃;;汉语动量词的产生[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申珊珊;;现代汉语动量词“次”与“回”用法比较[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媛;现代汉语动量词层现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周娟;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陈淑梅;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素真;一组专用动量词的发展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程森凤;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3 郭瑞峰;汉语动量词的语义分析与对外汉语动量词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莹;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薇;中高级留学生借用动量词习得情况调查与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邵勤;汉语动量词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阮贵义;汉语借用动量词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金晶;关于日语动量词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陈淑洁;论中级阶段的动量词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60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60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9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