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广告语篇篇章模式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英汉广告语篇篇章模式对比研究
【摘要】:语篇模式是篇章组织的宏观结构,语篇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通过对比英汉广告语篇的篇章模式,发现英汉广告语篇的基本篇章建构模式是一致的,二者在语篇模式上只存在显著差异,而非本质差异;语言间的同大于异。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外语学刊》编辑部;
【关键词】: 语篇模式 思维模式 广告语篇
【基金】: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YY0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0SSXT123)
【分类号】:H315;H152
【正文快照】: 一、国外语篇模式研究语篇模式(discourse pattern)作为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指的是语篇中各个主要成分的有机组合,是人们语言交际中互相遵守和期待的“语言共识”(linguistic consensus)[1]。Winter指出,篇章结构是小句关系特有的语言语境,包括“情景—评价”结构和“假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邓芳;美容广告的语篇模式初探[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黄国文;美容广告中的“问题─解决办法”语篇模式[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3 聂仁发;;汉语语篇研究回顾与展望[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许鹏;;广告语篇中语篇模式探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阚哲华;小句关系理论及其应用[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7 曾小鹂;刘金明;;英语中的常见语篇模式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远志,秦峰;文本叙事断点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谭姗燕;;主位推进模式与作为听力材料的人物介绍语篇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袁周敏,金梅;英语称赞语的表达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位巧;;主位推进的语篇功能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侯家旭;论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喻家楼;语篇中显性连贯、隐性连贯与译作的语义传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王玉明,冯晓英;叙述视角的选择与文体效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李晓陆;新闻语篇功能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洪流;Collocation的语篇衔接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卫红;;汉英照应成分比较及对语篇翻译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陈华;;从主位结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庄丽莹;;面子体系与话语中的策略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郑建萍;;从系统功能语法看布什每周电台演讲主位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邓峥云;;运用语域理论分析时事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娟;;中英文化妆/护肤品广告中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的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丽萍;;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纽约时报》关于谷歌退出中国大陆报道的个案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邬倩;;王建《新娘嫁词》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汤春艳;篇章类型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娜;政治演讲中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文华;从标记主位视角看小说《鸡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尹剑波;《老人与海》及其汉译本中的语篇连贯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康秀丽;中国德语教学中的篇章理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磊;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分析在专业英语精读课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胡婕妤;一项关于主位推进模式在汉英交替口译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刘阳;基于框架语义学的语篇连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小川;关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新思考[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2 田然;近二十年汉语语篇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3 黄国文;美容广告中的“问题─解决办法”语篇模式[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4 聂仁发;汉语语篇研究的几个问题[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刘金明;英语中的“主张反应”语篇模式探析[J];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6 徐赳赳;话语分析在中国[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4期
7 侯晓华;刘定远;;从语言选择看英语广告语篇特征[J];文教资料;2007年04期
8 陈平;话语分析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3期
9 廖秋忠;篇章中的论证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1期
10 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红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商业广告语篇中的跨语类现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沈颖;;图文广告的语篇功能及认知理据[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谢晴;;广告语篇组织的“认同说”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杨梅;;认知语境与广告语篇的文化互文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刘佳佳;刘韶方;;语用预设在广告语篇中的功能[J];中国教师;2007年S2期
6 靳薇;;浅析广告语篇的会话含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S2期
7 纪文颖;;从会话含意看广告语篇信息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胡元江;;广告的两种互文性[J];外语研究;2009年01期
9 冯珍娟;;广告语篇中的语码转换及其语用功能[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张晨;;互文性视角下的广告语篇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娅;;英汉思维模式与文化差异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阳海洲;;经济写作中的思维模式[A];贵州写作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2年
3 万丽媛;;从引用看语篇的互文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宋凤娟;;试论电脑写作对现行写作学理论的冲击与挑战[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5 施光;;语言.思维.认知——再论沃尔夫假说[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7 吴礼权;刘风玲;;认知视野中的比喻造词[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毛新耕;;英汉“情侣”隐喻的思维共性与个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付雅丽;曲黎敏;;《释名》字义的医学内涵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10 张锁通;;论广告语言与社会文化[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庆;小说汉字[N];安徽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元坤;龙长春:构建和谐社会是民族语言环境建设的落足点[N];贵州民族报;2006年
3 牛新生;中国传统译论:扬弃抑或传承?[N];文艺报;2006年
4 宋冰;汉语传播提升中国软实力[N];贵阳日报;2009年
5 卢春华;我国外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N];四平日报;2009年
6 黄树先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寻找词义演变的奥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唐家璇;将全面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必好;汉英广告语篇中的预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李桔元;广告语篇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从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语态论回鹘人行为态度的伦理化[D];复旦大学;2010年
9 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李克;转喻的修辞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怡君;[D];广西大学;2002年
2 王琼常;论思维模式对语言迁移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3 王耀敏;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在汉英语言中的体现[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4 杨智慧;英汉语字形和字义象似性对比[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志奇;译者的思维模式与翻译策略[D];中南大学;2006年
6 唐学华;化妆品广告中的社会文化特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陈利红;语言相对论视野下的语言视差现象分析及相关翻译方略[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8 程华明;汉语存现句及其英译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姜燕;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语篇中的正迁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文欣;思维模式不同对口译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66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6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