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宏事件特征与英汉语位移运动事件的切分和表征

发布时间:2017-09-17 02:36

  本文关键词:宏事件特征与英汉语位移运动事件的切分和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宏事件特征 英汉位移运动事件


【摘要】:依照Bohnemeyer等(2007)宏事件特征构式应遵循四条原则:双向唯一性原则,宏事件关系原则,指称唯一性原则和单一向量原则。该理论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在介绍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宏事件特征理论可以作为英汉位移运动事件切分与表征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在英汉位移运动事件的切分、表征、宏事件特征的取得、各构件的组合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中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宏事件特征 英汉位移运动事件
【分类号】:H0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基于事件感知、概念结构、语言类型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Bohnemeyer等提出了“宏事件特征”(Macro-Event Property)。①作为分析运动事件切分以及它们在句法结构上的表征的新标准,宏事件特征理论较好地解决了事件单位、宏事件标准等问题。在介绍该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传禄;;“从+X”的语义语用功能[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2 黄锦章;;移动动词与上古汉语的类型学特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严辰松;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英汉比较研究[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4 曾传禄;;汉语位移事件与句法表达[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李雪;;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6 唐晓磊;;现代汉语运动类事件表达的结构特征[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程琪龙;;事件框架的语义连贯和连通——切刻小句的实例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田朝霞;;论汉语歧义成结小句的概念内容与语法体现关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宋文辉;再论现代汉语动结式的句法核心[J];现代外语;2004年02期

10 沈家煊;;怎样对比才有说服力——以英汉名动对比为例[J];现代外语;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张德让,龙云平;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贾燕伟;;英汉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的认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4 张宗洁;;从词化对比角度分析英汉“走”类动词的语义[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张桃洲;《骆驼祥子》与《约伯记》比较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 王俊虎;;高妈:《骆驼祥子》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祥子婚恋模式新解[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7 刘玉梅;王学强;;相似的人物 不同的命运——郝思嘉和虎妞形象比较谈[J];长城;2009年02期

8 周霞;;目的论观照下小说中文化因素的翻译[J];长城;2011年12期

9 刘映黎;;从《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看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邓根芹,焦秀凤;副词“也”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拷贝型副词研究之二[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3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5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郑国锋;英汉位移运动事件切分与表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于景莲;民国时期山东城市下层社会物质生活状况研究(1912-1937)[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曾艳;论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男权意识[D];南昌大学;2010年

4 邓琼;从功能派翻译论角度对《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媛媛;《左传》位移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芳源;个案儿童朝向介词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费银平;权力网中的权衡和中和[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连芳;印尼学生汉语动结式理解与输出情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河斗振;汉韩运动动词事件框架表达的对比分析[D];北京大学;2011年

10 褚立红;《鹤林玉露》介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熙 ,v缂孜,

本文编号:866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66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4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