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异形回指的形式与动因
本文关键词:量词异形回指的形式与动因
【摘要】:在同一语篇中,如果指称同一对象的名词前后分别运用了不同量词来称量,则称之为量词异形回指。从形式上看,根据参与回指的量词项可分为单项回指和多项回指;根据在话语序列上先行量词和回指量词构成的回指链可分为单链式和多链式。量词异形回指的动因主要有语体差异的适应、事物形态的呈现、认知资源的分配及指称意义的区分。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量词 异形回指 形式 动因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量词语义的类型学研究”(12YJA740011)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同一语篇中,如果指称同一对象的名词前后分别运用了不同量词来称量,我们可称之为量词异形回指,或者说前后量词形成回指关系。例如:(1)奇怪的是,有一张椅子一直空着,一直没人坐。有人看了看上面贴的名字,歪嘴笑了笑,就把它挪到另一桌去了。另一桌的人,看了看这把椅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维秀;李u&;;自发口语叙事语篇中量词使用的实证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2 樊中元;;论语体对名词和量词组合的制约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义伟;艺术语体与科学语体量词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洪琳;现代汉语“个化”现象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徐淑颖;基于范畴化理论的中英文量词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徐策;明清汉语“名+数量”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倩倩;名量合成词的构词特点及语体特点[D];北京大学;2012年
6 张兰月;近三十年来新生事物名词与量词搭配情况考察[D];暨南大学;2012年
7 陈雪蓉;线状量词“根、支、枝、条”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熙泰;;厦门方言量词[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张向群;;量词的换用与活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3 杜敏;独上高楼 开拓新域──《量词修辞审美论》评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陈艳菊;;量词的妙用[J];中文自修;1996年12期
5 凌立;浅析汉藏量词的异同[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6 魏德胜;《敦煌汉简》中的量词[J];古汉语研究;2000年02期
7 邓根芹;周英;;白茆山歌的量词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张伟;试谈汉语量词的表达功能——兼谈汉维语中量词运用之异同[J];语言与翻译;1988年03期
9 王远新;再论哈萨克语的量词[J];语言与翻译;1995年03期
10 金福芬,陈国华;汉语量词的语法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绂;;《颜氏家训》量词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盖兴之;丁志磊;;彝缅语量词的共时分析[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陈燕玲;;泉州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未完稿)[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姚婷;;焦点的形式及其意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祁艳;;手机短信中的“无厘头”[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文斌;;汉英“一量多物”的认知索解[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耕;量词“样”跟“种”的区别[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百十人”是多少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3 王一民;可以说“1.6万多”吗?[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4 顾玉坤;汉语的演化[N];苏州日报;2005年
5 刘永耕;“份”、“分”两字应该怎样区分[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邵敬敏;不喜欢戴校徽的调皮学生[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7 方一新;汪维辉著《<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评介[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8 袁钟瑞;普通话的审美价值[N];贵州日报;2007年
9 高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测查的准备和训练[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10 ;“分(fèn)儿”和“份儿”的用法有什么不同?[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宗澈;《史记》量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阮氏秋荷;现代汉语同位短语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黄芳;先秦汉语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媛媛;汉语“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欣;明代四大传奇量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文婷;“一+量词+中心语”结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马芳;《三国志》量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尔胜;《水浒全传》量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5 周丽颖;名词与量词关系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6 李翼;汉语配对量词与英语配对单位词的范畴化及其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曲凤霞;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8 孙丽娟;语段理论框架下对量词的句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希全;“数+形+量”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游黎;唐五代量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67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6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