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唐汪话的语序
本文关键词:甘肃唐汪话的语序
更多相关文章: 唐汪话 河州(临夏)话 语序 句法层面 词汇层面
【摘要】:本文考察了甘肃唐汪话的语序。唐汪话被阿尔泰语系的一些语言包围,语序以宾动(OV)为主,和河州(临夏)话有一些共同特点。本文指出,唐汪话也有VO语序,这些VO语序的词组常介于句法层面和词法层面之间。不少句型允许VO和OV两种语序。唐汪话动词词组里的语序与普通话差别较大。
【作者单位】: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东亚语言研究所;法兰西大学研究院;
【关键词】: 唐汪话 河州(临夏)话 语序 句法层面 词汇层面
【基金】:法国研究部ANR-06-BLAN-0259项目及ANR-07-BLAN-0023项目的支持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零引言唐汪川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第一次对唐汪话的描述见于陈元龙(1985)o唐汪话的基本词汇来自汉语,句法形式有的来自汉语,有的来自阿尔泰语系①的蒙古语族。有的学者②认为藏语也影响了河州(临夏)一带的方言。唐汪话的语序基本上是SOV,这与阿尔泰语系的语言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森;;甘肃临夏方言的两种语序[J];方言;1993年03期
2 马树钧;;汉语河州话与阿尔泰语言[J];民族语文;1984年02期
3 阿·伊布拉黑麦;;甘肃境内唐汪话记略[J];民族语文;1985年06期
4 李克郁;;青海汉语中的某些阿尔泰语言成分[J];民族语文;1987年03期
5 仁增旺姆;;汉语河州话与藏语的句子结构比较[J];民族语文;1991年01期
6 宋金兰;;汉语助词“了”、“着”与阿尔泰诸语言的关系[J];民族语文;1991年06期
7 徐丹;;汉语河州话及周边地区非指人名词的复数标记“们”[J];民族语文;2011年06期
8 贾f^儒;从青海汉语的几个方言词看语言间的接触影响[J];民族语文;1994年04期
9 谢晓安;华侃;张淑敏;;甘肃临夏汉语方言语法中的安多藏语现象[J];中国语文;1996年04期
10 徐丹;;唐汪话的格标记[J];中国语文;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丹;从北京话“V着”与西北方言“V的”的平行现象看“的”的来源[J];方言;1995年04期
2 李蓝;现代汉语方言差比句的语序类型[J];方言;2003年03期
3 任碧生;西宁方言的前置宾语句[J];方言;2004年04期
4 王双成;;青海西宁方言的给予类双及物结构[J];方言;2011年01期
5 贾f^儒;;语言接触与方言及其文化迁移——读莫超教授的《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有感[J];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01期
6 张建军;;河州汉语方言成因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王远新;论我国民族语言的转换及语言变异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4期
8 王虎;张芹;;近代汉语助词研究综述[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9 舍秀存;;湟水河流域的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异[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杨永龙;;青海民和甘沟话的多功能格标记“哈”[J];方言;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5 莫超;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8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建军;河州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代祥;梁平话的助词“嘎”和“了”[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林达青;安徽枞阳方言“仔”和“个”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瑞;副词“在”与助词“着(·zhe)”的语义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梦玲;西宁方言SOV句式类型学特点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燕慧;祁县话、北京话“了”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颂育;闽南方言持续体标记的来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过玉兰;现代汉语差比句的结构类型研究及其类型学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贺民;“A_单+着”结构句法语义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金艳;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了”的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杜冰心;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变化[D];兰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汉卿;;青海乐都话中“们”的用法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黎新第;也说“们──每──们”的反复变化[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冯玉雷;;野糜川[J];飞天;1994年05期
4 张成材;青海省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4年03期
5 徐丹;北京话中的语法标记词“给”[J];方言;1992年01期
6 王森;;甘肃临夏方言的两种语序[J];方言;1993年03期
7 雒鹏;;甘肃省的中原官话[J];方言;2008年01期
8 祖生利;;近代汉语“们”缀研究综述[J];古汉语研究;2005年04期
9 张邱林;;陕县方言选择问句里的语气助词“曼”——兼论西北方言选择问句里的“曼”类助词[J];汉语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晶;刘春玲;;从词汇层面看网络语言[J];世纪桥;2010年07期
2 夏锡华;文化对语言词汇层面需求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2004年08期
3 徐晶;刘莎;;浅谈网络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变异[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罗鹏;英语词汇层面上的理解在阅读中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范静;;从词汇层面探讨科技俄语的翻译[J];华商;2008年07期
6 邹燕艳;曾融;蒋连英;;从词汇层面浅谈《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6期
7 蒋丽娜;;从词汇层面看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英语知识;2009年08期
8 王文军;吴梅梅;;词汇层面模糊语的使用及功能[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08期
9 杨艳群;;中西方位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08期
10 韩培毅;;从词汇层面谈语言文化双线教学[J];内江科技;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晶;;浅谈网络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变异[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余秀婷;从词汇层面看儿童文学的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黄婷;中国政论文英译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杜珊珊;《呼啸山庄》三个中译本的历时语料对比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俞瑶;英汉翻译中的评价资源[D];浙江大学;2013年
5 许红;文化内涵词研究与高职英语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67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6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