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试析湖北通城方言的入声韵尾

发布时间:2017-09-19 03:09

  本文关键词:试析湖北通城方言的入声韵尾


  更多相关文章: 赣语 通城 入声韵尾 弱化 语音演变


【摘要】:通城方言入声韵有-t、l、n、韵尾。分析韵尾演变类型,推测通城方言早期发生了咸深摄-p尾和曾梗摄三四等部分-k尾韵尾-t化演变,之后来自深臻摄开口三等章组日母、臻摄合口、曾梗摄三四等以章组日母为主的入声韵-t尾弱化为n。在-t弱化为-n的过程中,各方言走了三条途径,韵尾鼻音化的程度不同。走不同演变途径的方言呈现出以县城隽水为中心的放射性地理分布,离放射中心越远演变越复杂。放射性地理分布特点显示了通城方言入声韵尾因内在因素自变时受周边方言影响改变演变方向的特点。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赣语 通城 入声韵尾 弱化 语音演变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语言接触视角下的宣州吴语地理语言学研究”(12CYY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方言入声韵尾边音化鼻音化研究”(12YJC740056) 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安徽语言资源吴语太高小片有声数据库研究”(02303319-0117)
【分类号】:H175
【正文快照】: 通城,位于湖北省东南湘鄂赣三省交界处。通城方言入声韵尾比较特殊。材料显示,1936年的通城十里市方言(即今五里镇锡山村石板铺,在县城隽水镇南10华里处)入声韵尾-p、-t、-k已变为-l和-,即咸深摄韵尾-t化后与山臻摄-t尾一起弱化为-l,宕江曾梗通摄-k尾弱化为-;其中曾梗摄三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志耘;;湖北通城方言的语音特点[J];语言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栗华益;;江西余干方言的入声韵尾[J];方言;2011年01期

2 栗华益;;试析邵武、光泽方言的入声鼻音韵尾[J];语言科学;2012年05期

3 张勇生;;鄂东南通城方言入声韵尾演变研究[J];语言科学;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勇生;;鄂东南通城方言入声韵尾演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有恒;通城入声的复辅音韵尾[J];咸宁师专学报;1987年02期

2 董为光;;湘鄂赣三界方言的“l”韵尾[J];语言研究;1987年01期

3 董为光;;湘鄂赣三界方言的送气声母[J];语言研究;198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志耘;;湖北通城方言的语音特点[J];语言研究;2011年01期

2 谢留文;;赣语“公鸡”的本字及其反映的读音层次[J];语言科学;2006年05期

3 许宁云;论交际语言观的偏颇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王功平;;湖北阳新三溪赣语人称代词的变音[J];方言;2007年04期

5 周磊;庄初升;;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的一部力作——读《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J];方言;2010年02期

6 谢留文;重读《临川音系》[J];方言;1999年03期

7 孙宜志;宿松方言的“一VV到”和“一VV着”结构[J];语言研究;1999年02期

8 许宁云;论认知语言观的偏颇性[J];福建外语;2002年03期

9 周秀林;;浅“谈大学语文”课程的弱化与重构[J];教育与职业;2008年12期

10 严修鸿;客家方言与周边方言的关系词[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章新传;;余江话的“里”尾[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罗美珍;;客家人及其语言和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3 汪应乐;;赣东北方言古见组三四等腭化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邱尚仁;邱笑宸;;江西概况与江西方言及方言文化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肖放亮;;南昌县(塘南)方言的人称代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婉婉;规范语言文字,你做得怎么样?[N];安徽日报;2008年

2 曾星翔;巴中方言与湖广填川[N];巴中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磊;南方方言 真有文字表达瓶颈?[N];文汇报;2008年

4 上海大学教授 钱乃荣;方言和普通话会不会相互挤压[N];解放日报;2009年

5 林华东;闽南方言的流播与闽台文化认同[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张璐 马金;高淳古方言濒临失传[N];南京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洪标;浙江方言的田野调查[N];浙江日报;2010年

8 王忠明;开采安康方言富矿正当时[N];安康日报;2011年

9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外语教研部副教授 谈慧娟;打开赣语言这个文化资源的宝库[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香;湖南赣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姜恩枝;西洋传教士资料所见近代上海方言的语音演变[D];复旦大学;2011年

4 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龙海燕;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张进军;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唐七元;汉语方言同源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D];山东大学;2009年

9 许們;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立林;东莞粤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娟;湖南溆浦赣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2 昌梅香;吉安赣语的常用后缀[D];暨南大学;2003年

3 何琳珊;南昌方言阳声韵尾与入声韵尾演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永新;湖南宁远县中和平话的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谢毅;安化县与溆浦县毗邻地带的方言分界[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冬梅;浅谈汉字的构形理据及其现实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7 曾春蓉;湖南洞口县黄桥话的语音研究及其系属问题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资丽君;湖南耒阳城区话的语音调查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万小梅;江西赣语词汇变音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拾全;皖西南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79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79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6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