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世说新语》行为动词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22:08

  本文关键词:《世说新语》行为动词语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行为动词 论元结构 语义特征 语义选择


【摘要】:本文以《世说新语》的行为动词为研究对象,首次从语义特征和论元结构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语义研究。本文先采用穷尽性的统计方法,对《世说新语》中的行为动词进行分类、分析和归纳整理,将其中的953个行为动词全找出来,再根据语义的不同将其分为十一类:位移动词(184个),获得动词(153个),授予动词(164个),致使动词(24个),心理动词(87个),视觉动词(51个),言说动词(174个),宴饮动词(33个),涂写动词(34个),结果动词(24个),其他类(25个)。然后运用论元结构理论对每一小类行为动词逐一进行论元结构分析,归纳出每一小类行为动词的论元结构类型和论元结构表达式,从而整合归纳出《世说新语》行为动词论元结构特点。再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对《世说新语》中各小类行为动词进行语义特征和语义选择的分析,总结出《世说新语》中行为动词的语义特点。本文研究发现:(1)在《世说新语》中,单音节行为动词明显占多数,且使用的频率也远远高于双音节行为动词。位移动词和言语动词使用的次数和频率是较高的两类行为动词。(2)《世说新语》中行为动词能联系或支配的语义角色包括主体语义角色和客体语义角色,其中主体语义角色有4种类型,其客体语义角色有14种类型。(3)《世说新语》中行为动词论元结构类型有5种,其中双论元格式占据主体地位,在《世说新语》中,论元省略现象较常见,而受事论元在该书中得到突出,《世说新语》根据语义特征划分的各类行为动词其论元结构类型分布存在差异,当行为动词的论元结构是单论元且行为动词具有[+抽象]的语义特征时,行为动词多表示被动意义。(4)《世说新语》行为动词语义结构类型共计24种,行为动词主体、客体成分的语义选择受[自主][具体][有生]这三组语义特征的影响。(5)《世说新语》中的行为动词从语用效果上看,是比较看重受事,而忽略施事的。
【关键词】:行为动词 论元结构 语义特征 语义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24
  • 1.1 《世说新语》概况及其语料价值13
  • 1.2 《世说新语》行为动词语义研究的价值13-14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4-18
  • 1.4 本文的研究理论及方法18-23
  • 1.4.1 本文的研究理论18-23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23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23-24
  • 第2章 《世说新语》行为动词的类型24-41
  • 2.1 行为动词的提取24-26
  • 2.1.1 本文关于词与短语的判断24-25
  • 2.1.2 行为动词概念的界定25
  • 2.1.3 行为动词的提取标准和方法25-26
  • 2.2 行为动词各小类提取标准和方法26-27
  • 2.3 《世说新语》行为动词的分类统计27-39
  • 2.3.1 《世说新语》的位移动词统计27-29
  • 2.3.2 《世说新语》的获得动词统计29-31
  • 2.3.3 《世说新语》的授予动词统计31-33
  • 2.3.4 《世说新语》的言说动词统计33-34
  • 2.3.5 《世说新语》的致使动词统计34-35
  • 2.3.6 《世说新语》的心理动词统计35-36
  • 2.3.7 《世说新语》的视觉动词统计36-37
  • 2.3.8 《世说新语》的宴饮动词统计37
  • 2.3.9 《世说新语》的涂写动词统计37-38
  • 2.3.10 《世说新语》的结果行为动词统计38-39
  • 2.3.11 《世说新语》的其他类行为动词统计39
  • 2.4 小结39-41
  • 第3章 《世说新语》行为动词的论元结构分析41-76
  • 3.1 位移动词的论元结构分析41-47
  • 3.1.1 位移动词的论元结构类型分析41-46
  • 3.1.1.1 单论元结构41-42
  • 3.1.1.2 双论元结构42-44
  • 3.1.1.3 准双论元结构44-46
  • 3.1.2 位移动词的论元结构基本特征46-47
  • 3.2 获得动词的论元结构分析47-51
  • 3.2.1 获得动词的论元结构类型分析47-50
  • 3.2.1.1 单论元结构47-48
  • 3.2.1.2 双论元结构48-49
  • 3.2.1.3 准双论元结构49-50
  • 3.2.2 获得动词论元结构的基本特征50-51
  • 3.3 授予动词的论元结构分析51-56
  • 3.3.1 授予动词的论元结构类型分析51-55
  • 3.3.1.1 单论元结构51
  • 3.3.1.2 双论元结构51-53
  • 3.3.1.3 准双论元结构53-54
  • 3.3.1.4 三论元结构54-55
  • 3.3.1.5 准三论元结构55
  • 3.3.2 授予动词论元结构的基本特征55-56
  • 3.4 致使动词的论元结构分析56-58
  • 3.4.1 致使动词的论元结构类型分析56-57
  • 3.4.1.1 单论元结构56
  • 3.4.1.2 双论元结构56-57
  • 3.4.2 致使动词论元结构的基本特征57-58
  • 3.5 言说动词论元结构分析58-60
  • 3.5.1 言说动词论元结构类型分析58-60
  • 3.5.1.1 单论元结构58
  • 3.5.1.2 双论元结构58-59
  • 3.5.1.3 准双论元结构59-60
  • 3.5.2 言说动词论元结构的特征60
  • 3.6 心理动词论元结构分析60-63
  • 3.6.1 心理动词的论元结构类型分析60-62
  • 3.6.1.1 单论元结构60-61
  • 3.6.1.2 双论元结构61-62
  • 3.6.1.3 准双论元结构62
  • 3.6.2 心理动词论元结构基本特征62-63
  • 3.7 视觉动词论元结构分析63-65
  • 3.7.1 视觉动词的论元结构类型分析63-64
  • 3.7.1.1 单论元结构63-64
  • 3.7.1.2 双论元结构64
  • 3.7.2 视觉动词论元结构的基本特征64-65
  • 3.8 宴饮动词论元结构分析65-67
  • 3.8.1 宴饮动词论元结构类型分析65-66
  • 3.8.1.1 单论元结构65-66
  • 3.8.1.2 双论元结构66
  • 3.8.2 宴饮动词的论元结构特征66-67
  • 3.9 涂写动词论元结构分析67-69
  • 3.9.1 涂写动词论元结构类型分析67-69
  • 3.9.1.1 单论元结构67
  • 3.9.1.2 双论元结构67-69
  • 3.9.2 涂写动词论元结构的特征69
  • 3.10 结果动词论元结构分析69-71
  • 3.10.1 结果动词论元结构类型分析69-70
  • 3.10.1.1 单论元结构69-70
  • 3.10.1.2 双论元结构70
  • 3.10.1.3 准三论元结构70
  • 3.10.2 结果动词论元结构的特征70-71
  • 3.11 其他行为动词论元结构分析71-73
  • 3.11.1 其他行为动词论元结构类型分析71-72
  • 3.11.1.1 单论元结构71
  • 3.11.1.2 双论元结构71-72
  • 3.11.1.3 准双论元结构72
  • 3.11.2 其他行为动词论元结构的特征72-73
  • 3.10 小结73-76
  • 第4章 《世说新语》行为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76-87
  • 4.1 位移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76-78
  • 4.2 获得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78-79
  • 4.3 授予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79-81
  • 4.4 致使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81-82
  • 4.5 言说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82
  • 4.6 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82-83
  • 4.7 宴饮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83-84
  • 4.8 涂写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84-85
  • 4.9 视觉动词语义特征分析85
  • 4.10 结果动词语义特征分析85-86
  • 4.11 其他类行为动词语义特征分析86
  • 4.12 小结86-87
  • 总结87-90
  • 致谢90-91
  • 参考文献91-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举人;《世说新语》(一)[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举人;《世说新语》敬胤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张松辉;《世说新语》不是小说[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张蕊青;;从《世说新语》看宗教与文学的互动和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俞士玲;;《世说新语》收录记事标准及其在《贤媛》门等女性记事中的贯彻[J];古典文献研究;2009年00期

6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丁润丽;;《世说新语》的谦称名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8 樊露露;刘砚群;;论《世说新语》中谢安的社交形象[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9 周溶泉 ,徐应佩;《世说新语》:《周处》[J];文字改革;1963年10期

10 周生亚;《世说新语》中的复音词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宁稼雨;;《世说新语》成书的社会氛围[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汤凌;《世说新语》中的奇风异俗[N];北京日报;2014年

2 宁稼雨;《世说新语》与士族佛学[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胡晓明;《世说新语》“美与真二分”的难题如何化解?[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书评人 王怜花;风华绝代:谢安和他的时代[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占敏;有所发现 富于胆识[N];光明日报;2014年

6 田国良;拓宽阅读视野从掌握书目开始[N];学习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蒯定;《世说新语》人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董晔;《世说新语》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戴丽琴;《世说新语》与佛教[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甄静;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世说新语》辞格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翟秀丽;《世说新语》编撰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蒲素;《世说新语》在中国古代的传播和接受[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倩钰;《世说新语》倾向性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5 张芳;《世说新语》史料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闻婧;传播学视野下《世说新语》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7 张玉;《世说新语》英汉译文冲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侯剑敏;《世说新语》行为动词语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9 路培培;《世说新语》修辞手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吕振宁;《世说新语》编撰体例与魏晋文化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4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84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9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