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政治新闻标题的转喻认知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0 07:33
本文关键词:汉英政治新闻标题的转喻认知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转喻 转喻模式 跨语言对比 理想化认知模式理论
【摘要】:长久以来,转喻同隐喻一样,也被认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段。传统修辞学认为转喻是在两个相互联系的事物中,两事物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Lakoff和Johnson (1980)等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不仅仅局限于此,于是提出了新的认知观点: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它更是人们日常生活普遍的思维手段和行为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同对隐喻的研究相比较,对转喻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语言学家们足够的关注。 本文试图以英汉政治新闻标题中的转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转喻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与研究。文章通过对转喻的定义,分类和转喻认知机制以及转隐喻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阐述,并结合具体英汉新闻标题中的转喻使用情况,进一步深化对转喻作为人类基本的思维认知方式这一本质的认识。转喻是一种思维认知过程,在本质上,它是概念性的。同隐喻一样,转喻不仅是人们思维活动的基本工具,,而且在人类日常生活和语言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认知转喻的相关理论,语言学家都给出了不同的阐述,但都大同小异。本文主要从Lakoff(1987)的理想化认知模式理论(ICMs)和Radden和Kovecses(1999)对转喻的分类出发,通过对英汉新闻标题中转喻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尝试着找出两种语言转喻模式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并分析产生异同的认知解释。转喻的映射不是任意的,它是以人们的基本的身体经验和相关知识为基础,并受各自的民族文化习惯的制约。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相似的身体经验和百科知识,英汉新闻标题的转喻中存在着相似之处。另一方面,由于受各自生活环境和经历、历史传统、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的的影响,英汉标题转喻又表现出一些差异。我们希望通过对英汉转喻的比较分析,能够加深对英汉转喻的认知研究,与此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两种语言的学习以及更好地语言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转喻 转喻模式 跨语言对比 理想化认知模式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H3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5
- 1.1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11-13
- 1.2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13-14
- 1.3 论文结构14-15
- 第2章 文献综述15-17
- 2.1 国外新闻标题研究现状15
- 2.2 国内新闻标题研究现状15-17
- 第3章 理论框架17-25
- 3.1 传统观和认知观对转喻的定义17-19
- 3.1.1 传统语言学对转喻的定义17
- 3.1.2 认知语言学对转喻的定义17-19
- 3.2 隐喻的分类和认知机制19-21
- 3.3 转喻和隐喻的异同21-23
- 3.4 理想化认知模式23-25
- 第4章 汉英政治新闻标题中转喻的对比分析25-44
- 4.1 汉英政治新闻中相似性的转喻模式25-35
- 4.1.1 事件要素-事件模式26-28
- 4.1.2 标量转喻28-29
- 4.1.3 词语缩略转喻29-31
- 4.1.4 具体-抽象转喻31-35
- 4.2 汉英政治新闻标题中差异性的转喻模式35-41
- 4.2.1 汉语政治新闻标题特有的转喻模式35-39
- 4.2.2 英语政治新闻标题特有的转喻模式39-41
- 4.3 转喻的认知理据41-44
- 4.3.1 临近性和突显性原则41
- 4.3.2 其他认知理据41-44
- 第5章 结语44-47
- 5.1 转喻认知的功能与作用45-46
- 5.2 转喻的其他应用46
- 5.3 论文的不足之处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魏在江;;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徐盛桓;;转喻与分类逻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2期
4 张辉,孙明智;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3期
5 束定芳;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魏在江;;概念转喻与语篇衔接——各派分歧、理论背景及实验支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陆俭明;;隐喻、转喻散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886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8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