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论佛经翻译与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17-09-20 09:46

  本文关键词:论佛经翻译与中国文化


  更多相关文章: 佛经翻译 中国文化 影响


【摘要】: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始有了自己的发展,并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它自传入中国起,一直是按照中国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社会的解释和需要来传播的。汉代的佛教被理解为道术的一种;魏晋的佛教被理解为魏晋玄学的一派;隋唐时期的佛教经典尽管有大量地翻译和介绍,但是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并不是生搬硬套印度经院哲学的法相宗,而是经过了中国人自己的发挥和创造的中国式佛教。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化结构和文化形态呈现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局面。自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两汉独尊儒教,此后佛教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的一些特殊节日,成了全民的节日,佛教的特定语言成了全民的语言;甚至佛教的某些观念,也成了国民群体无意识的一个源泉。至于佛教对中国宗教、哲学、艺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的显著影响,更是有目共睹。事实上,它同二世纪以后的中国文化熔铸为一体,已经很难一一区分清楚了。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十足重视并善于维护自身文化传统的民族。孔子和孟子都突出过夷夏之辩。佛教作为“夷狄之教”,为什么会在一片讨伐声中被容纳进来,并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构成部分?说到底取决于当时社会提供的可能条件,但同时也取决于佛教自身的特点。而对于佛经在中国的广泛流传,佛经翻译活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佛经汉译活动堪称是震撼世界的超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参译者之多、历时之长、译果之丰硕,在世界翻译史上无可比拟。它拉开了中国翻译史上大规模的翻译活动的序幕,对促进中国与印度等国家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翻译与文化的角度入手,重点讨论佛经翻译和中国文化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论证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凝固僵化的形态,而是充满生气、不断丰富发展的体系。中国文化对内不歧视,能够调动它的覆盖圈内的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创造;对外不排斥,能够吸取一切为自己需要的成分,不断更新。它宽厚而不狭隘,开放而不闭塞,这就是中国文化至今能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佛经翻译 中国文化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CONTENTS9-11
  • 1. Introduction11-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
  • 1.2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11-12
  •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2-13
  •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4
  • 2. Literature Review14-18
  • 2.1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 and Chinese Culture14-15
  • 2.2 Previous Research on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15-18
  • 3. Theoretical Basis18-22
  • 3.1 What is Culture?18-19
  • 3.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19-20
  • 3.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20-22
  • 4. Overview of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 in Ancient China22-28
  • 4.1 Origin of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22
  • 4.2 The Four Stages of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22-28
  • 4.2.1 From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Western Jin Dynasty22-24
  • 4.2.2 From Eastern Jin Dynasty to Sui Dynasty24-25
  • 4.2.3 Tang Dynasty25-27
  • 4.2.4 Song Dynasty27-28
  • 5. Impa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28-36
  • 5.1 Impacts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on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28-30
  • 5.2 Impacts of Ancient Chinese Politics on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30-32
  • 5.3 Impacts of Ancient Chinese Ethical Value on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32-36
  • 6. Impacts of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 on Chinese Culture36-44
  • 6.1 Impacts of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 on Chinese Language36-39
  • 6.2 Impacts of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 on Chinese Literature39-41
  • 6.3 Impacts of Buddhist Sutra Translation on Chinese Art41-44
  • 7. Conclusion44-46
  • 7.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44-45
  • 7.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45-46
  • Bibliography46-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剑云;霍贵高;;论谢灵运诗情、景、理之圆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肖让见;论翻译中读者的地位——兼谈翻译标准[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傅悦;从译者的目的看归化与异化[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王冬梅;印度佛教艺术风格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葛文峰;;从汉诗英译到诗歌创作——论雷克思罗斯之“汉风诗”[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曹英华;;隐性权力话语与译者的主体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叶庆芳;;从文化语境看译者主体性——以严复译本《天演论》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王琰;;基于文化视角的英语习语翻译技巧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9 安东阳;;从归化翻译看林纾现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章方;论翻译行为与综合国力的关联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2 李群;;从文学翻译的层次说解读《天演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王喜旺;;教化视野中的佛道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易明华;;翻译中的意图观[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蕤;;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以《翻译之道》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应宪;;日本“中国经学史”之译介与回响[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伊宝;;诸神之位——山西水陆寺观壁画的图像式样田野考察研究[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国栋;;略论中国古梵钟文化[A];中国·苏州——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董智伟;刘星;;从独特的寺观园林谈起——探讨中日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的普遍性及独特性[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鹏;城市公园改造中文化的延续[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金帅;论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腾国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颜纯;意识形态对广告语翻译的操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董军;杭州灵隐景区的空间解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李慧;佛教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7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87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f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