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话语标记“你说”
本文关键词:也谈话语标记“你说”
更多相关文章: 话语标记 “你说” 话语信息模式 语用功能 语法化 使用环境
【摘要】:话语标记"你说"的话语信息模式可归纳为两种:"你说"+陈述句式和"你说"+反问句式。"你说"的核心语用功能在于提请关注并认同。这一功能来源于主谓构式"你+说"的祈使义用法。话语标记的产生是典型的语法化过程,"隐喻"和"语用推理"的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特征是"你说"语法化的主要动因。话语标记"你说"仅用于口语对话,使用环境多为消极评注,也用于个人困惑情绪的表达。
【作者单位】: 北京华文学院;
【关键词】: 话语标记 “你说” 话语信息模式 语用功能 语法化 使用环境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零、引言“你说”作为话语标记,在口语交际当中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不过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文献来看,相关研究不多,并且对其语用功能的理解尚存分歧:谷峰(2004)认为作为话语标记的“你说”已不再有语气和情态功能,只用来引进新话题,是组织话语的标记;曹秀玲(2010)认为,“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静;;“你说”的语义演变及其引发的语用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谢雨珂;谢因平;;“毕竟”作为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的功能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1期
4 颜红菊;;话语标记的主观性和语法化——从“真的”的主观性和语法化谈起[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苏小妹;;说说句末语气词“哈”和“哈”附加问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4期
6 孙瑞霞;;话语标记“好了”的语法化过程及无标化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王建丽;;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3期
8 王建丽;;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徐小波;;话语标记“要说”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10 张亚明;;方言口语中“就是”的语法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殷治纲;李爱军;王霞;;“嗯”、“啊”类话语标记的语音学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安娜;侯敏;;基于传媒语言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自动识别与消歧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亚军;;语用功能词及其词类归属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王建设;;从明清闽南方言戏文看“著”的语法化过程[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邹仁;;“了”、“却”的语法化以及“了”、“却”的替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赵学德;;论语法化术语译名的标准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黄丹彤;汉字水平测试 闭卷考80分钟[N];广州日报;2006年
4 李娟;一部引人思考的理论语言学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周建民;用和谐语言打造和谐广告[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楚勉;网络语言的暴力与低俗当休矣[N];中国艺术报;2007年
7 引甫;颇具特色的语文工具书[N];光明日报;2007年
8 宗和;国家汉字应用水平测试 部分试题难倒专家[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殷治纲;语音语料库的建设和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东北师范大学 彭爽;现代汉语旁指代词功能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敏娜;基于蒙古语影视剧语料库的话语标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6 李咸菊;北京口语常用话语标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娟;动词AABB重叠式刍议[D];山西大学;2007年
2 彭吉军;“X不X”结构的语法化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范群;“给”的语法化考察及其在句子中的焦点标记功能[D];山西大学;2005年
4 李怡宁;现代汉语副词在口语中句法实现灵活性的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周四贵;《金瓶梅》介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6 徐静;“别说”递进复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曹e鴈,
本文编号:898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9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