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法律同形词词源考——以“裁判”为例
本文关键词:中日法律同形词词源考——以“裁判”为例
【摘要】:中日法律语言都有"裁判"一词,但日文"裁判"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中文"裁判"。因此,有学者认为"裁判"一词源自日本。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小说、词典等资料,考察了"裁判"一词在中日两国的使用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尽管西学东渐之前"裁判"一词在汉语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它首创于中国唐代,尔后为日本发扬光大,又为中国所引进成为"回归词"。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裁判 同形词 词源 法律制度
【基金】: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日语法律合同翻译研究”(0910KYQNN42)
【分类号】:H36;H139
【正文快照】: 中日法律用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词。有些虽为同形词,但其词义不同。如“裁判”,从词义上看,中文“裁判”一词大部分情况下是作为“裁判员”来使用,相当于日文竞技比赛中出现的“审判员”一词;日文“裁判”一词均与法院裁定之类的事件有关,对应中文的“审判”。除此之外,日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欣一;清末法制变革中的日本影响——以直隶为中心的考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姚辉;;中国民法的近代化及其当代课题——以中日两国民法近代化之比较研究为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2 叶反修;;晚清输入域外法律文化的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赵成杰;;高步瀛著述考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4 吕丽;张姗姗;刘晓林;冯学伟;;中国法律史学发展30年理论创新回顾[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1期
5 张璐;赵晓耕;;从动物、植物到动产、不动产——近代法律词汇翻译个案考察[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李婧;;近代中国移植日本银行法论略[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何云鹏;;《大清新刑律》对日本刑法的继受及其反思[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国福;留日学生与直隶省教育近代化(1896-1928)[D];河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春兴;生物入侵的法律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刘静静;二十世纪初直隶地方政府与城市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鹏;略论清末修律与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启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贵连;近代中国法律的变革与日本影响[J];比较法研究;1994年01期
2 丁相顺;;晚清赴日法政留学生与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再思考[J];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健华;专科辞典中同形词目的处理[J];辞书研究;2001年02期
2 陈绂;略谈汉语同形词及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2期
3 余绍霞;古汉语同形词浅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江明镜;为语言学中的某些术语正名[J];昌吉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李珠和;论汉语和韩语同形词的特点[J];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03期
6 杨蔚;香港地区报刊港式中文与内地同形词语的差异分析[J];求索;2004年02期
7 胡江;;通过词例对二字日汉同形词的分析[J];飞天;2011年12期
8 周焕林;莫把“同形词”说成“兼类词”[J];阅读与写作;1997年08期
9 奇化龙;中韩同形词正负迁移初探[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10 李得春;;浅谈汉朝同形词[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斯;;《蒙古语同形词信息词典》管理平台的的设计和实现[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侯敏;;汉语自动分析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刘齐文;;话语语言学视角的中日同形词置换策略——以井波律子《三国演义》日译本为文本[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俞士汶;段慧明;朱学锋;;语言工程中同形及兼类词语的处理策略[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王楠;;《现代汉语词典》同形词目分析[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6 陈燕;;汉语外来词词典编纂问题初探——汉语英源外来词个案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徐瑶;;编纂外来词词典的若干问题[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吴云芳;温珍珊;段慧明;俞士汶;;语料库粗粒度词义标注[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杜晶晶;;对外汉语初级词汇的义位存在研究——基于两套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义位的计量研究[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林海鹰;;《太平御览》引《释名·释饮食》考[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林(南京大学);貌合神离的词语[N];文汇报;2003年
2 邓晓玲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破解语言分裂的时间深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刘永耕;“弘、宏、洪、鸿”四字的分工和异形词整理[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周有光;异形词的整理和汉语词汇的奇异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池昌海;亟待规范的书写形式:拼音字母缩写(下)[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黄河清;“晴雨表”、“五味瓶”、“耻辱柱”确有其物[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7 记者 咏梅 通讯员 阎玉峰;三种蒙文自动转换系统研制成功[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8 记者 王君 王中宙 通讯员 阎玉峰;内大教授吉仁尼格主持的三种蒙文自动转换系统研制成功[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9 刘文飞;文学的驿马[N];文艺报;2010年
10 刘延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此“晒”非彼“share”[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淑琴;蒙古文同形词知识库的构建[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徐红梅;皖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李海燕;汉韩动名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潇月;关于日中同形词的词义比较[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朴信英;汉韩同形词的研究及相关教学策略[D];辽宁大学;2011年
3 付裕;汉韩同形词与对韩汉语词语教学[D];复旦大学;2010年
4 于洪雨;日本留学生汉日双音节同形词学习中的偏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峤;汉日同形词对比及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时可;日本学生汉语学习中同形词偏误研究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柳青;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宏平;古汉语同形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9 内田淳;汉语教学中的汉日同形词考察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冯英;日本留学生汉日同形词学习负迁移情况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8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9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