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研究论文英文摘要体裁对比分析
本文关键词: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研究论文英文摘要体裁对比分析
【摘要】:研究性论文的摘要真实而准确的总结了整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它能够准确的为读者提前提供文章的主要内容。目前在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摘要进行研究。本文是对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的研究论文英文摘要进行体裁对比分析,旨在发现不同作者所写的英文摘要在语步构成成份及修辞结构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文共收集200篇工程领域的英文摘要作为语料。其中100篇英文摘要由英语本族语作者写成,选自美国学术期刊,另外100篇英文摘要由中国作者写成,选自中国学术期刊。基于Bhatia在1993年建立的四语步摘要分析模式(PMRC),本文从语步构成成份和修辞结构两个层面对英文摘要进行了分析。其中对各个语步构成成份的分析是从语步出现的频率,语言特征和语步嵌入三个方面进行的。用卡方检验来揭示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在使用语步构成成份及修辞结构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写的英文摘要语步构成成份进行观察和分析,本研究发现四个语步构成成份(目的语步,方法语步,结果语步和结论语步)在两类英文摘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其中目的语步,方法语步和结果语步是常规语步(conventional moves)而结论语步是选择性语步(optional move)。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在使用目的语步时存在显著性差异(X2=13.085,P=.000.005),而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在使用方法语步(X2=.205, P=.651.005),结果语步(X2=2.369, P=.124.005)和结论语步(X2=.757, P=.384.005)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在不同程度上都使用一些英文摘要的语言特征如信号词,语态和that从句来建构某一特定语步。相比较英语本族语作者而言,本研究还发现更多的中国作者使用三类语步嵌入形式(P+M, M+R, R+C)来建构各个语步。通过对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写的英文摘要修辞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本研究发现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都把P-M-R和P-M-R-C两种修辞结构分别做为第一和第二选择来建构英文摘要。卡方检验显示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在使用P-M-R修辞结构来建构英文摘要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X2=1.640, P=.200.005)。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使用修辞结构P-M-R-C建构了相同数量的英文摘要。另外,英语本族语作者把修辞结构P-M作为第三个选择来建构英文摘要而中国作者把修辞结构M-R作为第三个选择来建构英文摘要。 根据结果显示,本研究认为英文摘要的写作应该包括三个常规语步构成成份(目的语步,方法语步和结果语步)并按照顺序的方式写成。本研究可为英文摘要的写作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读者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和掌握研究论文主要信息提供参考。另外,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最后,在论文的结尾处给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对比分析 英文摘要 语步构成成份 修辞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H152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6
- 1.1 The background of present study11-14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present study14
- 1.3 The organization of present study14-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31
- 2.1 The concept of genre16-17
- 2.2 The studies on genre analysis17-21
- 2.3 The genre-based studies on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21-26
- 2.4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s developed for analyzing abstracts26-31
- 2.4.1 Bhatia s (1993) four-move model26-28
- 2.4.2 Hyland s (2000) five-move model28-29
- 2.4.3 Santos (1996) five-move model29-31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31-37
- 3.1 Research questions31
- 3.2 Data collection31-34
- 3.3 Move identification34-36
- 3.4 Data analysis36-37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37-75
- 4.1 The componential moves of English abstracts written by native English writers and Chinese writers37-68
- 4.1.1 The componential moves of English abstracts written by native English writers37-47
- 4.1.2 The componential moves of English abstracts written by Chinese writers47-56
- 4.1.3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mponential moves between English abstracts written by native English writers and Chinese writers56-68
- 4.2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s of English abstracts written by native English writers and Chinese writers68-75
- 4.2.1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s of English abstracts written by native English writers68-70
- 4.2.2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s of English abstracts written by Chinese writers70-72
- 4.2.3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rhetorical structures of English abstracts written by native English writers and Chinese writers72-75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75-78
- 5.1 Major findings75-76
- 5.2 Implications76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76-78
- References78-89
- Appendix I89-92
- Appendix II92-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庆芳;;英语本族语教师和非本族语教师教材使用的对比研究[J];教书育人;2012年12期
2 谭丽花;;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语篇名词化隐喻运用对比研究——以中国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理工科硕士论文摘要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许秀云;;中国学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语法衔接手段运用的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4 段念华;;交际能力的重新思考和未来展望[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5 李姝;;会话中的回声式反应——中国的大学专业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对比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6 张丽琼;认识母语表述 听懂地道英语[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7 李金丽;;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0年12期
8 张金花;;英汉叙述性语篇回指对比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4期
9 王静;郭爱萍;;中英英文求职信的语步差异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高超;文秋芳;;中国语境中本土化英语的可理解度与可接受度研究[J];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仙菊;第二语言语用习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晶晶;英语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的态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郑庆芳;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英语本族语教师和非本族语教师教材使用的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静;中国人与英语本族语者英文求职信的体裁对比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孙芳;中国学者英语科技论文中的状语连接语[D];天津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雪宁;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研究论文英文摘要体裁对比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6 刘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实施请求的差异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杨改利;[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张凤娟;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句子加工脑机制的ERPs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张Z
本文编号:899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99147.html